陈红涛:青年参与公益需平衡理性和热情

发布时间: 2015-02-05 08:45:08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焦梦 魏博  |  责任编辑: 焦梦
关键词: 扶贫基金会 青年 公益 热情 未来 志愿者 慈善

2015年1月29日,“2015全国高校公益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陈红涛接受专访。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焦梦 拍摄

2015年1月29日,“2015全国高校公益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陈红涛接受本网专访。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焦梦 拍摄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记者 焦梦 魏博)近年来,中国高校青年有公益参与、组织的热情和精力,有些学生甚至将投身公益事业作为人生道路上的重要选择。为此,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陈红涛接受专访,畅谈他对大学生参与公益的理解,展望青年公益的未来。

据陈红涛介绍,2012年,中国扶贫基金会搭建“公益未来”交流互助平台,旨在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支持高校公益社团发展,带动大学生参与公益,从而促进青年大学生了解公益慈善,培育现代公益理念,推动中国公益未来的发展。两年来,成功开展了善行100 、爱心宿舍、花旗•大学生金融素质教育项目、箭牌•垃圾投进趣项目、好丽友杯大学生公益梦想实践大赛、圆梦中国•公益我先行、淘宝云客服、耐克跑完全程等全国性公益活动,现在已经支持了全国500多个高校公益社团。

“公益未来”互动平台通过两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完善的平台支持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五大方面:建立全国性高校公益社团管理信息系统及交流互动平台、举办高校公益社团领袖集训营、举办全国高校公益论坛、开展益起帮•高校人人公益和组织开展全国性品牌公益活动。

据他透露,考虑到资源限制和基金会开展工作的覆盖能力,今后三年内如果能够吸引1000所高校入驻扶贫基金会平台,将是非常理想的状态。

多方筹措学生社团资金,助推青年公益梦

扶贫基金会看重公益理念的普及和公益知识的传播,希望培养大学生作为公益项目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带动更多与大学生有联系的社会群体参加公益活动。

经调研发现,学生社团支出普遍不多、花钱很省,绝大多数高校社团一年的运营经费都在一万元以下。据他介绍,扶贫基金会主要以整合资源通过项目制的方式筹集资金,比如与企业合作实现以学校为单位的项目资金投入。这类项目资金投入大概能达到单项一两万元以上。此外还有一些与企业合作开展的大赛项目,奖励额度会以入围程度分档计算。仅去年一年,好丽友、花旗银行、新浪等企业的资助就达到了400万元左右。

大学生参与公益需平衡理性和热情

陈红涛认为,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有不少独特优势,例如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热情普遍较高、时间充裕、有吃苦精神等。

但是他同时也提醒,大学生在参与公益活动的同时需要在热情与理性之间进行有效平衡。以支教为例,短期支教对贫困地区有所帮助,但也可能产生负面效应。如果有更好的机制设计,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就会产生更多的有益效果。而扶贫基金会的介入,实际上就是为了让大学生对于公益事业有更加理性的认识,并为大学生参与和开展公益活动提供有效指导。

他举例说,扶贫基金会设立有宣传会机制,每年都会邀请一些社会公益人及社会组织、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际红十字会等公益机构向同学介绍和解答公益是什么、做什么,使他们对公益的含义及其理念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同时,扶贫基金会也创设了公众服务号,通过公众服务号和官网定期推送公益知识和文章,并联合一些支持企业开展集训营式的活动,例如培训公益项目的负责人,使其在组织公益项目和活动的时候能够将自己的公益理念传递给其他人。这类活动扶贫基金会秉持的理念主要是“以点带面”,通过社团影响社员,社员影响他人,把公益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人。

“我们不应忘记,青年人是未来的希望,应该积极地向学生传播和培养公益理念。为使他们在今后能够成为社会不同行业中公益事业的领航者和先行者,发挥他们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强大助推作用打下良好基础,这是扶贫基金会一直在践行的原则。‘坚持,就会改变’,对未来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我们要有足够的信心。”他强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