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三环的创始人王震西院士
破冰
创建中科三环 奋力探索前行
1985年4月,由王震西创办的中国科学院三环新材料研究开发公司(1993年更名为“北京三环新材料高技术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将中科院物理所、电子所、电工所、长春应化所从事稀土研究的科技人员联合起来组建企业,以新的模式、新的机制进行钕铁硼成果产业化的探索和尝试。
同年6月,王震西到江西赣南实地考察,在赣南地下两米以下,蕴藏着全世界最好的、最丰富的、最优质的稀土资源,这使得王震西信心大增,也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央和周光召院长坚持要成立中科三环决策的战略意义和使命感。
中科三环公司在中关村的诞生,昭示着中国科技体制改革春潮涌动之初,中国最早、最有代表性的一批高水平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已经开始上路,那是怎样的一条路?荆棘曲折,还是一次华丽转身,当时的创业者们不得而知,却又义无反顾、勇往直前。1985年,注定成为中国稀土永磁产业腾飞的“元年”。自此,以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研究开发、产业化、市场化为目标的中科三环在“稀土之邦”的中国大地破土而出、初露锋芒,并从那时起,一直推动着30年以来中国乃至全球稀土永磁产业的发展。
开拓
争做行业翘楚 变革国际格局
第三代稀土永磁材料自诞生以来,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态势。尤其是近十余年来,以烧结钕铁硼磁体为代表的全球稀土永磁材料产量进入高速增长时期。2000年-2010年,全球烧结钕铁硼磁体的年均增长率达到20%,而中国的年均增长率更是接近了30%。进入二十一世纪,尽管日、美、欧稀土永磁产业发展不同程度放缓,但由于中国稀土永磁产业的超常发展,使得全球稀土烧结钕铁硼永磁产业依然保持了迅猛增长的态势。王震西院士说,中科三环的稀土永磁产量占到全球产量的10%左右。预计2015年前后,在全球新能源汽车、节能电机等低碳经济产业的新增需求拉动下,稀土永磁行业将再次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在中科三环公司的辐射和带动下,我国的稀土永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蓬勃发展。王震西对此非常自豪,自1986年三环公司在宁波建立第一家钕铁硼工厂,目前中国钕铁硼企业已发展到200余家,其中年产超3000吨的有5家,年产1000-3000吨的约20家,主要分布在沪浙、京津和山西等地。稀土永磁产业也迅速发展成为中国新材料产业的代表性产业,产销量雄踞全球80%的市场份额,在国际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王震西说,受中国稀土永磁产业迅猛发展的影响和推动,二十世纪末至二十一世纪初,全球稀土永磁产业格局发生了重大调整,美、欧稀土永磁产业出现剧烈震荡和萎缩,使得发达国家烧结钕铁硼企业仅剩欧洲的VAC和日本的日立金属、TDK及信越化工。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稀土永磁能否再次推动国际格局变革,瘦削的王震西信心满满。
后记
年逾古稀的王震西院士仍然奋战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改革道路上,谈及一起奋斗过已经离世的“战友”,老人数度哽咽;谈及创业的这些年,他说,“我很庆幸的就是生长在这么一个好的时代,遇上了最卓越的领导,还有后来居上的一大批富有创新和奉献精神的优秀的年轻人”;谈及自己对社会的贡献,他谦逊地说,“自己最有价值的贡献在于在世界科技发展出现新的趋势,高科技领域的研究、开发、生产和进入市场的各个环节,联系得日益紧密,高速转化,在这样的变革大潮中,自己没有落伍,也没有成为一个旁观者,在外力的推动下,积极地投身参与进去,还能有所成功,有所收获,为国家做了一些实际的贡献,也为后来的年轻朋友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教训,为他们铺了一点路。”王震西既是院士,也是青年的领路人。他带给后辈们的不仅是沉淀30年的创业精神,更是古稀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