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经济转型升级:读懂新常态需要"非标数据"

发布时间: 2014-12-22 10:43:51  |  来源: 解放日报  |  作者: 张侃理  |  责任编辑: 魏博
关键词: 经济总量 经济转型 经济学者 经济社会发展 经济专家 货运吞吐量 研发投入 货机 货运量 新经济

常规统计中看不见的数据

上海两大机场航空货运量,在连续三年下跌之后,今年大幅反弹,上半年同比上升6.39%;

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去年全年达到737亿元,在全市GDP中占比3.4%;

今年1月—10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进出口总额增长8.9%,区内新增注册企业同比增长7.6倍……

打开官方统计网站,这些数据并不在列。但统计专家和经济学者已经敏感地意识到,上海经济运行已进入告别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诸如生产总值、工业产值、投资消费等传统统计数据,通过它们可以看经济发展“全景”,却看不清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细节。

“新常态下要反映城市经济运行的真实情况、动态变化,需要一些新的指标来印证。”上海社科院经济所所长石良平教授表示。

经济专家眼中的新指标,就是指那些非传统的,非标准的,能判断当下市场经济走势的数据,从中可以“读”出经济发展的新味道。

研发:“另一种重要投资力量”

今年,上海统计局一份内部《上海统计月报》新增了一个专题: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主要指标。上海自贸区新增企业数量、合同外资金额、进出口总额等数据每月更新,成为这份月报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组数字。记者看到,受上海自贸区建设带动,1月—10月上海吸引合同外资增长7.1倍,占全市比重达到38.9%。专家认为,这是上海经济在新常态下积累的向好动力。

“我们正按照国家要求,完善统计体系,纠正单纯重视经济增长速度的偏向。”上海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自贸区指标进入《统计月报》是一个尝试,接下来还考虑将研发经费计入经济总量的统计之中。

研发投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R&D投入,到目前为止还是“淹没于”每年统计年鉴众多指标中的一项。去年全市R&D投入比前年增长8%,跑赢GDP增速,总投入相比五年前增加了约四成。市政府相关部门介绍,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的新常态下,研发已经成为“另一种重要投资力量”,能产出更加长效的经济效益,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注入核心竞争力。

“在新常态下,如果不能适应以移动互联网经济、智能制造等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挑战,不继续爬坡快进或另辟蹊径,就会有进入下行区间,甚至被边缘化的危险。”一位企业老总表示,当前上海企业尤其是国企,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仅体现在资产或规模上,也不仅是看利润或税收的多少,更重要的是看其创新能力、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瞄准科技创新中心战略,有关方面已提出目标:到2017年,本市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以上,创新型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5%,企业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加一倍,增幅与国际水平相当。

0.8%的运输量贡献37.5%的价值

还有,航空货运量,同样是常规统计之外的数字,若按重量计,航空货运只是港口货运的零头,属于“冷门数据”。但近年来每年由浦东机场进出的货邮总值约3000亿美元。什么概念?粗略估计,上海航空口岸以0.8%的货邮运输量,贡献了37.5%的城市进出口价值总额。

事实上,浦东和虹桥两大机场的货运吞吐量从2011年开始连续三年出现下跌,金融危机后续影响、欧债危机等国际经济下行压力导致长期低迷。而今年上半年,两场的货运吞吐量达169万吨,相比去年同期,增幅达到6.39%。在上半年全市货物运输量仅同比增长0.9%的背景下,上海航空货运增速一改颓势,增幅远超其他货运交通途径。

航空货运的回暖,折射的是这座城市“含金量高”的高技术、高收益产业的回暖。目前,集成电路及微电子产品、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便携式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光学和医疗设备与药品、珠宝和贵金属等技术含量高的商品,其货运量已经占到上海同期航空运输商品的近七成。

上海经济转型升级的一系列新指标,注解着这座城市的市场魅力。目前,上海机场国际货运吞吐量占到了全国机场的52%,吸引了37家纯货运航空公司落户,纯货机通航点57个,每周全货机超1000班。浦东机场拥有亚洲第一条货运专用跑道和38个货机专用停机位,国际三大物流集成商FedEx、UPS、DHL均已入驻建设转运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