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发展门户网讯(实习生王晓涵) 世界银行发布最新报告《2015世界发展报告:思维、社会与行为》指出,应对气候变化是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一项历史性挑战。总的来说,贫困的国家和社区更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也要为向低碳经济过渡付出很高成本。
要应对气候变化,个人和社会不仅要克服复杂的经济、政治、技术和社会挑战,同时也要克服一些认知错觉和偏误。人们对气候的认识是基于对近期天气的体验。意识形态和社会因素会导致“确认偏误”(confrmation bias),也就是说,人们通常会用符合自己原有观点或假设的方式来解释和过滤信息。人们往往会忽视或不能充分理解通过概率向他们呈现的信息,例如关于季节性降雨和其他气候变量的预测。与未来相比,人们更为关心当下,而气候变化的最严重影响可能很多年以后才会到来。人们在面临未知时往往不愿采取行动。自利偏误(self-serving bias)——即人们通常会偏爱符合自己利益的原则(特别是有关公平的原则),使各国很难就如何分担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负担达成国际协定。
心理和社会视角也扩大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一种做法是利用恰当的政策来培养新的能源使用习惯。对巴西八个月强制限电效果的一项研究表明,限电政策导致用电量下降,而且用电的减少得以长期保持,在限电结束十年后用电量仍有14%下降。居民拥有的家电数量和用电习惯数据表明,用电习惯的改变是用电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美国一个节能项目表明,社会比较也会影响能源消费。操作该项目的 Opower 公司向数十万户居民邮寄“家庭能源消费报告”,报告中将每个家庭的用电情况与同一时期同地区其他家庭的用电情况进行比较。就是靠着提供这一简单信息,该公司使这些家庭的能源消费降低了2% ,这相当短期能源价格提高11-20%、长期能源价格提高5% 提高所取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