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报业改革“自贸区”经验

发布时间: 2014-11-27 13:29:02  |  来源: 人民网  |  作者: 曹玲娟  |  责任编辑: 焦梦
关键词: 上海 报业领域 自贸区 经验 新媒体 舆论场

人民网上海11月27日电 (记者 曹玲娟)上海正在探索报业领域改革转型可复制、可推广的“自贸区”经验——2013年10月28日,由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整合重组的上海报业集团正式挂牌成立。一年后,这艘资产达到220亿元的报业航母正在驶向媒体融合发展的纵深处。

从传统舆论场转向新媒体舆论场,世界范围内迄今仍未有公认的成功先例。怎样才能实现“率先实现向新型主流媒体转型”的改革发展目标?上报集团制订和推进融合发展的路线图、时间表。“我们赶上了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变革一定是痛苦的,但是如果不变革,那么未来我们会连痛苦的机会都没有。”上海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裘新说,“与其怀疑、抱怨、空谈,不如主动加入变革和建设。只要出发,就是向前。”

据介绍,一年前组建时,上报集团共有报纸、期刊、出版社37家,全国报业集团拥有量最多。但从市场容量来看,上海每千人报纸的拥有量由2008年的368份下降至2012年的288份,下降幅度达21.7%,报业市场的总体容量几近饱和。改革先啃硬骨头。减少同质竞争、避免内部消耗,通过实施休刊、整合重组等措施,上报集团对报业结构进行了力度空前的优化调整,去除“过剩产能”。目前,上海报业集团旗下拥有9张日报、7份周报、8家期刊杂志和2家出版社。

面对新媒体的蓬勃发展,除优化已有平台外,上报集团主动对接成熟平台,敢于“抢滩头”,瞄准手机报、微信、微博和新闻客户端等移动互联网领域“弯道超车”。集团旗下新闻晨报官方微博目前粉丝量已突破一千万,在全国报纸的微博中影响力排名第二,仅次于人民日报。

围绕新媒体展开产业布局和顶层设计,上报集团敢“立潮头”,三条路径同时探索——围绕内容原创的核心能力自建新平台,立足于模式和规律的探索;通过优质原创内容来吸引流量,通过海量的用户来获取广告收入;或面对窄众人群,以高度专业化的内容和精准服务获得用户付费收入。“只要闯出一条路,就对整个报业具有可复制和推广的意义。”裘新表示。

从内容生产的核心竞争力出发,自建新平台。“上海观察”于今年1月1日上线。这是一款只在互联网上发行,以用户收费为盈利模式的资讯类深度阅读产品,上海本地的党政干部、机关公务员是目标用户,旨在提升党报在主流读者中的影响力和公信力。目前收费用户已超过16万。

2014年7月,“澎湃新闻”全面上线。作为上报集团新媒体重点项目之一,“澎湃”有志于在舆论高地掌握话语权、实现主流舆论引领作用。它坚持原创,是风格严肃、追求建设性和权威性的全新新闻产品。核心用户定位为关注上海、关注中国的政经界人士和影响力、购买力强的中高端人士。目前,澎湃新闻的客户端下载量已经超过200万,日均访问超过200万人次,日均页面访问量达1400万。

另一重点项目、一个全新的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平台“界面”同年9月上线测试。它着重报道中国最重要的上市公司和事件,以推出独家、重磅、影响市场的报道为目标,为个人及机构投资者提供精简、专业、权威的资讯产品,主要包括精品财经新闻网站、专业投资资讯服务平台和商业情报数据库等。目前,“界面”的日均页面浏览量也已达到120多万。

上海报业集团这一系列改革动作,在全国传媒业率先打破了“温水煮青蛙”状态的消极等待惯性。在裘新看来,报业集团改革不是孤军深入,而是整个上海改革一盘棋的其中一着,也是上海作为全国改革排头兵领头羊在意识形态文化领域的探索。“人家看我们,主要不是看赚了多少钱,投了多少资,而是看体制机制的先行性,看媒体融合的深入度,看对意识形态思想文化生产力的激发力,这样的改革才可复制可借鉴。”

尤其值得强调的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上报集团把正确的导向贯穿始终,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确保党管媒体的原则得到贯彻落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