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草书手卷《读曼殊上人诗集有感八首》赏析

发布时间: 2014-10-23 11:42:57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王罡  |  责任编辑: 环境
关键词: 林散之 书法 草书 草圣 林体 曼殊上人 王罡

草书手卷《读曼殊上人诗集有感八首》是巅峰之作。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林散之先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研习、扬弃、创新,草书艺术达到了巅峰,形成了“瘦劲飘逸”的“林体”草书。1972年,林散之草书《毛泽东词 清平乐 ·会昌》得到郭沫若、赵朴初、启功等大家的称赞。1973年 1月,《人民中国》杂志日文版显著位置刊登林散之的草书,从此林散之名扬日本,进入了一生最辉煌、最得意的时期:日本书法代表团专门来南京拜访林老,到北京与启功、赵朴初、吴作人等名家切磋交流,《江上诗存》刻印本完成,草书手卷《李白草书歌行》、草书《许瑶诗 论怀素草书》、草书《自作诗 论书绝句》等佳作迭出。这个时期,党和人民给了林散之先生很高的荣誉,林老心情舒畅,身体硬朗,精神焕发。草书《读曼殊上人诗集有感八首》就是在这种艺术、精力、心情舒畅的状态下完成的。据有关心理学家分析,高峰时期创作的作品相对稳定,好坏差别不大,精品力作较多。草书手卷《读曼殊上人诗集有感八首》正是如此,客观地再现了林散之先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草书艺术的最高水准。

草书手卷《读曼殊上人诗集有感八首》是稀有之作。手卷是文人雅士的把玩之物,通常用于案头自赏或与密友交流。林散之很少创作手卷,查看了1985年出版的《林散之书法选集》、1997年出版的《林散之书法集》和 2003年出版的《林散之书画集》,这 3本书法集一共只出版过 10幅不同的手卷。在林散之专场拍卖会上手卷见得不多,平时画廊里、拍卖会上手卷更为少见。其原因之一是林散之先生出名后,要作品的人很多,林老一般是送条幅或对联,有时只写几个字。从这个意义上讲,林老这幅手卷极有可能是送给重要人物的,或者是有特殊原因,在特殊情况下,很用心地创作而成。说这幅手卷是稀有之作还体现在内容和绢本上。目前在展览、拍卖、画廊,以及行内流通中,都没有见过这种内容的作品,在绢上创作手卷更是少之又少。

草书手卷《读曼殊上人诗集有感八首》是精品之作。一是点线美。无论是横画竖画,还是一捺一撇,都十分有力。线条既细又圆,圆中又带一点方,转弯处如折钗股,还有不少地方出现锥画沙、屋漏痕式的线条。二是墨色妙。时浓时淡,枯湿相生,如第二首诗中的“时向”、第三首诗中的“生逢”是浓墨。第四首诗中的“残衲在”和下面的“西湖”,枯笔与浓墨强烈对比。第二首诗的最后一个字“规”,墨色更为精彩,左浓右淡,上枯下浓,中间浓四周淡,黑中发亮,枯中有润,如果用放大镜看则更加奇妙。三是动感强。笔笔蠕动,形态各异,宛若群仙赴会,摩肩接踵,你靠着我,我倚着你。四是章法好。疏密有致,疏密结合,手卷开头第一首诗是比较密,第二首诗是相对密,第三首诗是比较疏,倒数第二首、第三首诗是特别密,最后一首诗是特别疏。通篇是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结合,浑然一体!

这幅作品最早于 1994年 11月 23日刊登在《新华日报》第八版。之后于2011年8月在北京参加“黄宾虹与林散之、李可染艺术展”,出版在《同源异彩——黄宾虹与林散之、李可染艺术研究》、《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和2013年5月《华人时刊》第5期。这幅作品现由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江苏省国画院院长、中国著名画家、收藏家宋玉麟先生收藏。

——原载《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一书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