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网9月23日讯(特约记者 南山)“想象一下吧,火车以超过100英里(约160公里)的时速快速穿越城镇,起点站距家门口只有几步之遥,终点站距目的地不过几个街区,这不是遥不可及的虚幻远景,”2009年4月,刚担任总统不久的奥巴马憧憬着美国的“高铁梦”。时至今日,尽管美国的高铁计划仍难产,全球众多国家却已将高铁项目视为国家实力的象征之一。
作为运输“大动脉”,十九世纪初期出现在英国的铁路是人类发明的首项公共交通工具。而于1964年正式营运的日本新干线,是世界上首条高速铁路。作为最早开始发展高速铁路的国家,日本一直以本国的先进高科技为傲。2600多公里的新干线运营里程显然不能让日本满意,为他国提供技术支持成为了其常用的外交手段。
9月初,印度总理莫迪对日本进行为期五天的正式访问。莫迪在2001年到2013年间担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期间,“古吉拉特邦模式”成为经济增长模式的典范。此番访问,印度希望日本能支持印度的高速“子弹头”火车项目,从而追赶上中国在这一领域中的领先地位。
据《印度时报》报道,熟知此事进展的官员透露,目前日本高铁由于其良好的安全记录,较具合作吸引力,但新干线的成本高到让人无法接受。因此,尽管新干线在近半个世纪里没出现过安全事故,日本在海外推销上并没有取得巨大成功。
早在1964年日本新干线正式投入运行时,美国就开始论证高铁建设事宜。1965年,美国出台《高速地面运输法》,首次批准9000万美元用于发展高铁,其成果之一就是资助在东北走廊开通城际快车。
然而对于美国人来说,现如今,“高铁”已成为一个遥远的词汇。据悉,2010年,美国副总统拜登曾宣布一项6年内投资530亿美元建设高铁的计划,但被由共和党人占多数的国会众议院否决。2012年之后,由于进展缓慢,奥巴马在国情咨文演说中基本不再提“高铁”一词。
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超级大国,向来以“老大哥”自居的美国,面对“高铁难”的尴尬现实,也不得不深思原因。《纽约时报》援引专家的话报道说,美国可能永远都不会拥有类似中国或欧洲那样的高铁系统。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土木工程学教授威廉·伊布斯说,高铁项目的成功依赖于较高的人口密度、油价和公共交通使用率以及较低的汽车拥有率。“因此,在美国大部分地区高铁都没有存在的意义”。此外,党派之争等因素也严重妨碍美国高铁发展。佛罗里达州、俄亥俄州和威斯康星州就取消了高铁项目,这几个州的州长都是共和党人。
除了亚洲地区,欧洲也是高铁发展的重点区域。欧洲各国已将建设高速铁路列为重要的政绩象征,并逐渐形成覆盖全欧洲的高速铁路网络,促进欧洲各国和地区间的交往与平衡发展,对于欧洲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德国的高铁运营里程位居世界第二,法国则有6条高铁线,因为高速铁路的出现,不少距离巴黎低于一小时车程的地区开始成为通勤的住宅区,本来偏远的地区也得到较快的发展。西班牙及荷兰同样在大力发展高铁,希望达到以上效果。
今年,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访问英国期间,中英两国政府发表的联合声明表示,双方同意在彼此市场促进关于轨道交通(包括高铁)设计咨询、工程建设、装备供应和设施维护等领域的实质性合作,并对中英在铁路领域签署的一份谅解备忘录表示欢迎。尽管没有更具体的合作文件,但外界普遍预期中国方面可能投标申请HS2的运营权,或投资于沿线外围项目如车站周围开发。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中亚国家期间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得到中亚地区国家的积极呼应和普遍支持。交通的迅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国家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为全球经济的复兴增添砝码。各国领导人都清楚,经济繁荣是政治稳定的重要基础。高铁能为国家乃至地区带来什么,在中国、日本以及欧洲国家均已有所体现。美国的“高铁梦”还在继续,超级大国仍将为“天堑变通途”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