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布其:打开可持续的治沙密码(组图)

发布时间: 2014-09-18 11:45:21  |  来源: 内蒙古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魏博
关键词: 库布其沙漠 七星湖 绿色防护 密码 亿利 掘金 库布其模式

15年过去,这条长65公里的穿沙公里如今变成宽10公里的绿色长廊。人们这样解读:“中国第一条穿越大漠死亡之海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大通道。”

库布其:打开可持续的治沙密码



库布其:打开可持续的治沙密码

库布其:打开可持续的治沙密码



库布其:打开可持续的治沙密码

15年过去,这条长65公里的穿沙公里如今变成宽10公里的绿色长廊。人们这样解读:“中国第一条穿越大漠死亡之海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大通道。”

库布其沙漠只是全球3800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的1/1900,毁林开荒、草原过度放牧等情况在美国、澳大利亚、印度、以色列以及广大的中东、非洲国家广泛存在。从这个意义讲,中国在防沙治沙阵线上拥有很多“战友”,其中不乏成功经验。

据统计,美国受荒漠化严重影响的土地面积约80万平方公里。从法律上,美国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制定了专门的法律,如限制土地退化地区的载畜量,调整畜禽结构,推广围栏放牧技术等。此外,就技术而言,它引进与培育大量适宜沙漠栽培的物种,恢复退化植被,实施节水保温灌溉技术。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十分鼓励私有土地者种草植树,在技术、设备、资金上予以大力支持。

印度在治理荒漠化上颇具榜样意义的是利用卫星,编制了荒漠化发生发展系列图,掌握了土壤侵蚀过程及侵袭程度。此外,它还开发了一系列固定流沙的技术,如建立防风固沙林带等。印度西部干旱严重的拉贾斯坦邦58%的土地均为流沙地和沙丘。通过种草植树、改土固沙等生物措施,目前已治理和固定流沙地10万公顷。

以色列一直占据着全球沙漠技术高地。它的荒漠化面积占其国土总面积的75%,其建国史就是一部治理、开发和利用荒漠化土地的历史。为了提高荒漠地区的产出,他们派出科技人员,前往世界各地广泛收集世界干旱地区有价值的物种进行试种、驯化,使其成为当地的主要品种。此外,开展植物杂交育种,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出抗盐碱耐干旱的新品种。目前,以色列的农产品和植物开发研究技术在欧洲占据很大市场份额,取得高额回报。这样做使荒漠化的治理和开发得到了有机结合,迈入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治沙不能自弹自唱”。2013年8月,第四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即将召开,美国、印度、以色列、非洲等20多国科学家、政要、企业家均将汇集库布其沙漠七星湖,中国搭台,全球唱戏。作为全球唯一的、致力于世界荒漠化防治以及沙漠经济、文化发展的国际性论坛,它成为中国治沙者与全球同行交流经验、商议合作的绝佳平台。而对“库布其模式”的探讨也将成为会议焦点之一。

从横向看,“库布其模式”依托政府政策性支持,由企业进行公益化投资、产业化开发,并鼓励农牧民进行市场化参与。从纵向看,它将沙漠生态经济模式简化成四环节,防沙治沙,生态修复,土地整治,沙漠产业开发。前两个阶段以公益为主,后两个阶段则追求产业及利益。生态与经济相辅相成,一个完整的沙漠生态经济公益盈利链已呼之欲出。

目前,库布其沙产业实现了收支总平衡,往后便可盈利。如果将其掌握的核心技术进行推广,能为中国整体治沙业带来革命。仅其“水气法植树新技术”这一发明,因突破了沙漠植树的世界性难题,使沙漠植树的成活率由20%提高到85%以上。

此外,25年的存量加上当前增量,库布其绿化面积呈几何级增长。企业计划,在未来10年,在目前5000平方公里的绿化基础上再增加10000平方公里。这相当于全国2020年沙漠土地整治规划总面积的1/13。照这一进度,2025年左右,中国有望成为全球第一个治理好一个大型沙漠的国家。这不仅大大保障了国家生态安全和边疆稳定大局,也为国家拓展可利用国土空间找到了一条极具操作性路径。

“人类上穹月球、下潜海洋,为人类拓展生存空间,但却忽视了地球表面广袤的沙漠。”有专家指出:“如果全球有7000家像亿利资源这样的企业,就能治理好全球沙漠的一半。这些将是我们子子孙孙未来的家园。”

从北京往西驱车800公里,就能到达内蒙古西南部的库布其沙漠。它是中国第七大沙漠,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位置如一根张在黄河“几字”弯内的弦。2000多年前,这里曾是水草丰美的草原与良田,但因战乱不断,乱垦滥伐,土地退化,逐渐演变为“死亡之海”和京津翼地区沙尘暴三大来源之一。只要起风,这里的沙尘一夜就能刮到北京城。

笔者沿老路向沙漠深处行进,7月正值酷暑,黄沙浩瀚,满目焦渴,一两个小时难见生命迹象。但当汽车拐上著名的库布其穿沙公路后,道路旁的景色立刻转换,沙柳、沙枣、杨树形成两条宽十几米的植被带,郁郁葱葱,紧拥公路。

这条公路的修建,源于25年前库布其沙漠深处一个小盐厂的自救。虽然它距交通要道直线距离仅60公里,但因沙漠阻隔,只能绕道300多公里。为把几十万吨产品运出,小盐厂管理者决定修建一条穿沙公路。但在修路过程中,打好的路基经常一夜之间被沙漠吞噬,要修路,必须先治沙。因此,小盐厂花费3年,开始用网格固沙、种草、种树苗的方式在沙漠中为公路奠基。

公路使企业走出了困境并不断壮大,而企业的管理者也顺势开始思考。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沙漠企业,与沙漠共存是一种“宿命”,要减少它对生产生活的阻碍,只能靠人工治理。

1988年迄今已25年,库布其沙漠的治理靠着愚公移山的精神加孙子兵法的策略艰难推进。从最初的穿沙公路,以点带面,企业在沙漠里构建了一张公路网,然后以路划区,分而治之。在公路两旁,沿路通电、通水、用网格固定沙地,然后种树、种草、种药材。从沙漠外围,再用人工种植和大规模的飞播,直至建成一条长达242公里的防沙生态屏障,牢牢锁住沙漠四周,保护腹地新绿。

行走在这条242公里的生态长廊中,不由深感人力的伟大。早年种下的沙柳与杨树高达两三米,蔚然成林,低矮的灌木覆在沙地上,形成一道立体的绿色防护墙,阻隔着沙漠与绿地。在防护墙内,人工绿化带与天然绿洲已相互交叠,蔓延成大片绿地。

在植被基本稳定、土质转化成功的绿地上,亿利资源重点治理,培育苗圃,发展沙漠农牧业、建设沙漠产业园区,发展特色沙产业,享受治沙的成果,并反哺治沙事业。目前,亿利资源直接绿化面积已达5153平方公里,控沙面积10000平方公里。

这种治理的成果是直观可见的。过去,库布其沙尘暴天气每年七、八十次,现在已减少到三、五次。黄昏时刮起大风,笔者站在其产业园内,只是感到轻微扬尘。沙漠年降雨量也由过去70毫米增长到现在300多毫米。此外,绝迹多年的狼、狐狸、天鹅、山鸡、野兔、沙冬青、梭梭和胡杨树等100多种野生动植物也重返沙漠,并不断增多。

由于地表沙质被固定和涵养,几百万亩沙漠土地表层还奇迹般出现了厘米级厚的土壤,具备了农业耕作的条件。据专家估计。库布其沙漠的生态系统价值由25年前的负增长到目前的305.91亿元,而且即使不再投入,该治理区已经具备了继续提供生态价值的能力。

全球荒漠化面积3800万平方公里,10亿人生活遭受荒漠化侵蚀,110个国家面临着土地退化威胁,每年5—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消失,相当于爱尔兰国土的面积。每年荒漠化和土地退化造成经济损失420亿美元。这些来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数据,都在力陈一个严峻事实:荒漠已成人类发展的最大硬伤。

与其它环境问题不同,荒漠化直接吞噬人类的生存之基土地。在撒哈拉、中东,荒漠化发展到末期,整片土地上的居民都被迫背井离乡,成为“生态难民”。尽管各国人民都在进行着同荒漠化的抗争,但荒漠化却以每年5—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相当于爱尔兰的面积。到20世纪末,全球已损失了1/3可耕地。

在中国西北、华北、东北,12块沙漠和沙地绵延成一条北方万里风沙线,对整个北国形成进逼之势。加上黄土高原的沙地,全国沙漠和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153.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5.9%。由于缺乏基本农耕条件,经济基础极为薄弱,中国60%以上的贫困县都集中于此,贫穷与荒漠如影随形。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