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潜在增长水平回落 进入增长“新常态”

发布时间: 2014-08-11 08:49:31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闫敏  |  责任编辑: 魏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韧性增强 宏观经济 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

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第一,要客观认识经济增长的新常态。在人口红利减退,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本投入边际效率递减,“入世”效应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减弱,上一轮改革驱动力逐步消失的影响下,我国经济潜在增长水平出现回落,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低于两位数的速度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常态。

第二,要客观认识社会转型的新常态。中央提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一方面,“打虎拍蝇”,加大反腐力度,颁布了八项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同时创新社会管理理念,从上层制度推动社会转型;另一方面,强调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发展成果,力争从根本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原有的社会规则与利益模式被打破,关乎百姓利益的就业、医疗、教育等制度完善,同时伴随城镇化的深入,户籍、土地制度革新将有效推进。

第三,要客观认识产业发展的新常态。尽管目前我国仍然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但是工业占GDP比重的峰值已经出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在GDP中的占比逐步提高,2006年达到42.2%的高峰,金融危机爆发后,在外部冲击与内部要素结构转变的双重作用下,工业比重持续下降,2013年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意味着我国正在由工业主导型向服务业主导型转变。

第四,要客观认识需求变化的新常态。伴随人口结构的变化,储蓄率将逐步回落,投资增速将放缓,而且由于国际市场争夺加剧、贸易投资规则改变,出口需求有所减少。我国需求结构将由原来的投资、出口拉动转为消费、投资、出口三大需求协同拉动,尤其是消费需求在三大需求中贡献从长期看将不断提升。

第五,要客观认识区域统筹的新常态。当前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区域发展呈现出新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的区域发展战略思想,即区域发展一体化,“全国一盘棋”。有专家将我国区域统筹形象地比喻为“一弓两剑”,“一弓”指贯穿我国东部一线的东北老工业振兴基地、京津冀经济圈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些区域战略以落实政治、外交战略为主;“双箭”指横贯我国东西部地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这些区域战略以落实经济发展为主。

第六,要客观认识改革创新的新常态。1978年我国实施改革开放,对经济与社会发展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时至今日,前期的重大改革措施作用效应基本已经充分发挥,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若干新问题与新情况,需要启动新一轮改革,为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根据当前中国阶段性特征,我国宏观管理思路逐步由需求管理转为供给管理,强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激发企业活力与创造力,促进结构转型与经济发展。当前我国已经在国有企业改革、行政改革、财税改革、金融改革、土地改革、涉外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全面推出了系统性的改革措施,“改革”将成为未来十年中国制度建设的新常态。(闫敏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闫敏专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