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茉楠:当前“高利率条件下去杠杆”并不可行

2014年04月29日10:01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张茉楠

 

 1 基础设施投资对制造业投资挤出

 2 非金融部门资产负债率状况

     

    3 非金融企业债券融资与股票融资

    

  4 资本密集型和产能过剩型资产负债率更高

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前期政策消化期,2008年和2012年两次债务扩张的结果是,截止2013年末非金融企业债务占GDP的比重超过150%,比2007年年末上升了近60个百分点。2003-2007年快速的信贷扩张并非导致过度杠杆化,而这次最大的不同是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渐减。与此同时,“大进大出”的循环被打破,原本企业可以通过扩大出口来消化过剩产能,但由于近年来外需疲弱以及中国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下降,传统渠道消化过剩产能的能力下降,过剩产能堆积,产能利用率偏低造成制造业企业投资回报率下降,负债率相对上升。

此外,资金成本高于投资回报率也是导致负债率继续上升的重要原因,因为高利率显然将加大实体经济存量的债务压力。当前,中国利率水平尽管比去年有所降低,但中国企业贷款利率依然大约比发达国家高两倍。例如,2013年期中国企业贷款利率是6.15%,美国是2.25%左右,日本是1%左右,德国是3.5%左右。2014年春节以后,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浮60%左右,甚至更高。珠三角和长三角的票据直贴利率已经达到8%左右,是近2年来的高位,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甚至达到双位数。

货币市场上,近两年1-2年期信托产品发行利率(即投资人获得的利率)平均在9%以上,项目真实的信托融资成本(即融资人需要支付的利率,中间的利差是金融中介的收入)则更高。债权融资成本与企业利润率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和企业经营利润下滑背景下,可能导致利润无法覆盖刚性利息费用支出。

进一步地讲,较高的债务水平根本无法维持,迫切要求债务清偿,这就是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提出的所谓的“债务—通缩”。“债务—通缩理论”揭示经济体在“过度负债”负债条件下,遇到外部冲击后,债务与紧缩相互作用,产生导致经济循环下滑的机制。经济萎缩导致了政府和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的恶化,主债务的增加将导致市场违约担忧情绪的上涨和融资成本的上升。“去杠杆化”效应将使各部门的资产负债表进一步收缩,货币乘数大幅走低,市场流动性下降导致投资信心不足,资本溢价风险放大导致借贷能力下降,并影响到社会融资状况。以“高利率来推动去杠杆”的做法不可行,且风险极大,控制债务成本变得异常重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 张茉楠)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