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航客机失联17天 多位专家解读失联客机诡异之处

2014年03月25日08:44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马航 澳大利亚海事安全局 探测 电磁波吸收 客机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3月24日讯据澳大利亚海事安全局发布消息称,24日,在南印度洋参与搜救马航失联客机任务的中国伊尔-76运输机机组人员在海上观测到白色漂浮物,机组已将情况通报澳大利亚救援指挥中心以及正在前往这一海域开展搜寻工作的中国“雪龙”号科考船。

澳大利亚海事安全局表示,澳当局已经收到中国方面的通知,并称观测到的白色漂浮物处于当日搜索区域内,将尽快对该白色漂浮物的位置予以确定。

据悉,机组人员发现的白色漂浮物位置在东经95.1113度,南纬42.5453度。从万米高空看,其中2块漂浮物面积较大,还有一些较小的白色碎片散布在方圆数公里的海面上。

截至北京时间2014年3月24日,马航MH370航班失联已17天。马航MH370失联事件,创下了全球历史上民航飞机失联最久记录。此时全世界的舆论除了关心乘客命运,更直接的疑问就是飞机到底去了哪里?为何无法与MH370联络?如果飞机坠海卫星是否能搜寻到水下目标?

为何无法与MH370联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谈展中表示,飞机通信中断情况比较少见。如果飞机失去联系,一个原因是关掉通信设备或设备出现故障,另外就可能是掉进海洋,“无线电波一般不能入水,在海水里很难接收到声呐系统外的信号”。

谈展中表示,飞机上只有两种通信系统,一种是高频通信(HF),一种是甚高频传送(VHF)。通常情况下,通信以数据链的形式进行传递。

谈展中指出,对于一架飞机来说,其实有三个常规系统是比较重要的:除了通信系统,一个是定位系统,一个是识别系统。至于飞机发动机,也会有相关的飞行数据通过飞机通信寻址与报告系统进行传送,这种民用航空通信网络可以进行数据链的传送。

飞机如果坠海卫星是否能搜寻水下目标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童庆禧说:“卫星雷达同样无法穿透海水,看不见海底的东西,只能探测漂浮在海面上的物体,而一旦在海平面上发现蛛丝马迹,就可以通过水面船舶的声呐系统去探测海底的具体情况。”

“但是,声呐只能看底下的东西,范围只有几百米、几公里。发现疑似物再用声呐去找,才是最合理的办法。声呐其实也属于遥感范围,但遥感通常还是指卫星遥感。”童庆禧表示。

关于这一问题,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宫鹏分析指出,在卫星这一高度,目前探测的信号主要是电磁波,也有探测重力异常的,但是这类数据分辨率在200公里的尺度,对一架飞机不敏感。因为水面镜面反射干扰大,水对电磁波吸收强等因素,使得电磁波信号难以探测到目标,因此电磁波在水中传播没有优势。如果飞机处在水面以下一定的深度,就很难通过电磁波信号探测到。他也认为,探测水下目标的理想传感器是声呐,通过声波进行传感。

据宫鹏介绍,一般一张卫星影像的大致尺寸为几百兆,现在各种计算机平台都可以处理这类影像。方式是接收到数据之后,对成像过程中的几何形变、辐射偏差做消除处理,然后可以在计算机屏幕上进行显示,通过人工检测去寻找特定目标。现在也可以用计算机自动探测,称为目标识别。

宫鹏表示,海面的油污带可以通过其在特殊光波中的特点进行判断识别,但是由于油污会随风漂移,所以见到油污未必飞机就在其下方,这还需要对海水的流动过程和过去一定时间的情况有所了解。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