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经济和生态方面推进六十项改革举措
起跑之年,改革绝不放“空炮”(权威访谈)
解读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杨伟民 采访人:本报记者 许志峰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起跑之年。
日前,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确定今年经济和生态方面的改革任务主要是依据三项原则:一是按照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原则,注重改革的左右关联、前后影响,宁稳勿急,关键性改革要制定改革总体方案后再逐步推进;二是按照渐进式改革原则,推出的改革确属今年能完成、可启动,立竿见影,树立改革信用,确保全面深化改革第一年的改革不放“空炮”;三是按照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原则,尽可能推动那些有利于稳增长和控风险的改革举措。
今年重点改什么
60项改革任务包括改革举措和重大改革方案、重要试点方案
记者: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确定2014年经济和生态方面的改革任务有哪些?
杨伟民:今年经济和生态方面要推进的改革举措大体上有60项,包括可以完成、可以启动的改革举措和重大改革方案、重要试点方案。可分为七个方面:
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和完善市场体系,进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建立权力清单、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政绩考核、强化对创新驱动的激励等。
二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界定中央国有企业功能、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在一些自然垄断行业放开一些竞争性业务和推出一批允许非国有资本参与的项目、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同时,要研究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或方案。
三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包括增强预算透明度,全口径预算管理、规范地方举债融资机制、扩大营改增试点行业范围,启动房地产税和环境保护税立法工作。同时,研究提出财税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
四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包括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推进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调整外资银行准入和开办业务条件、深化政策性银行改革,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等。
五是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主要包括三方面:围绕理顺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者关系,总结实践经验,提出规范意见,推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等;围绕土地进行改革试点,包括征地制度、农村宅基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三个方面的试点;城镇化方面,主要是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差别化的落户政策等。
六是扩大开放,包括深化上海自贸区改革试点,做好有关领域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工作,改革境外投资管理体制。
七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包括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加大处罚力度,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强化节水准入,推进节能量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全面完成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形成一张图,推进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同时,研究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总体思路。
如何兼顾稳增长
确定改革重点任务,利于稳增长、防风险是一个重要原则
记者:您刚刚提到,要尽可能推动那些有利于稳增长和控风险的改革举措。这方面是如何考虑的?
杨伟民:我们在确定今年改革重点时,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有利于稳增长、防风险。这是因为,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增长速度从过去10%左右下行到7%-8%。当然,这一变化是符合规律的,但今年以来又有一些新情况和变化,使得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比较大。这既有外部国际环境的因素,也有我们自身的原因。
所以,在确定今年改革重点任务时,就要考虑到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推出的改革措施应当有利于经济增长。比如说,下放审批权限,这意味着市场主体,包括企业和消费者,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去投资或消费,这就是有利于增长的因素,能增加供给和需求。再比如说,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现在有很多新兴增长点,像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不少问题,其中一个就是地方保护,大家都希望本地生产的车更多地销售,对外地的车就不给优惠政策,这妨碍了新能源汽车行业进一步扩大规模。如果把不合理的规定废除了,这个前途很光明的产业就能成长起来。
在防控风险方面,目前很多改革方向已经明朗,措施也已经有了,但要根据形势变化有序推出,要考虑改革措施是有利于防控风险还是扩大和积累风险。尤其是财政和金融领域,虽然总体的系统性风险是可控的,但确实存在一些风险点。所以,推出改革举措的时机和节奏要把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