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温家宝考察河北农业生产 农民反映农资涨价快 -国家再拨5.7亿维修西藏文物和寺庙 -东航就18架航班集体返航道歉 坚持为天气原因 -中组部印发党费收缴规定 调整党员交党费档次比例 -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首都义务植树 -九大机构预测大盘后市走势 猜想及策略:下一目标位2800点? -中粮集团向发改委递交食用油提价申请 冰洗类家电再发"涨价令" -外汇管理体制六变化 实现资源市场配置 人民币奔向"6时代" -惠农新举措:789亿直补到农民手中 确保农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去年 -专家驳中国经济下滑论 08年回落是调整点 生产资料价格续涨
河南粮食核心产区调查:中原大地上的永久粮仓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04 月 06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河南滑县农民在浇地。 (王子瑞摄)

    编者按:正值春耕生产的关键时期,国家又出台10项重要措施,进一步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保障粮食等农产品供给,是当前经济工作中紧迫的重大课题。如何把中央各项政策用好、用足,建立发展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河南打造粮食核心产区的经验表明,发展粮食生产需要集中力量办大事,既要着眼当前,又要立足长远;既要保护好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又要调动起地方政府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让好 种子种出好麦子,好麦子卖上好价钱——

一亩地上的三笔账

春耕时节,产粮大县——河南西平县的农民又忙碌起来了,浇水的,施肥的,绿油油的麦田一望无际。

“补贴又涨了,麦价也涨了,今年收成保准差不了!”大王庄村农民刘双营脸上荡漾着欢喜,让他心里有底的是去年政府给打的机井,解决了他家7亩旱地灌溉难题。

“以前种地没效益,一年到头白忙活。”说起前几年种粮,刘双营给记者算了笔收入账:2002年种一季小麦、一季玉米。1亩小麦肥料、农药、种子等开销加起来要280元,产量600多斤,去掉成本和税费,纯收入30元左右。玉米产量能到800斤。两季庄稼加起来,一年收入240多元,要算上投的工还要赔钱。

“这些年政策好,地金贵了。”刘双营算计着:2006年税免了,还给补贴,一亩补60元;种子好了,小麦一亩能产1000斤,玉米能到1400斤,一亩能纯挣800元。而且收割、播种都用上了农机,省工、省力。

“最高兴的是去年,修了机井、水渠,旱能浇、涝能排,还跟龙头企业签了订单,收入更保险了。” 刘双营说,去年1斤麦多卖1毛钱,收入又高了100元。今年他家地里的边角都种上了麦子。

刘双营的小账本折射出河南粮食核心产区发展方式的转变。这是河南粮食核心产区的一个缩影。从2005年起,河南确定24个产粮大县为粮食核心产区,依托农业综合开发平台,整合支农资金,三年将299万亩中低产田改造成了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去年核心产区粮食增量占到全省增量的80%,为河南保住粮食1000亿斤的产量作了重要贡献。”河南省政府领导说。

河南是国家的粮食主产区,为啥还要搞核心产区?“支农资金最怕撒胡椒面,24个重点县中低产田面积约占全省的1/3,说明这些地方的粮食生产潜力大。核心产区突出了以县为重点,更有利于集中投入,让适宜种粮的地方生产更多更好的粮食,让好种子种出好麦子,好麦子卖上好价钱,惠农政策发挥更大效益。”河南农业综合开发办主任张成智说。

张成智坦言,当时确定核心产区并不容易。120多个农业综合开发县,70%的资金集中支持24个,就要有分不到项目的县。但三年实践见到明显成效,项目少了、规模大了、效益高了,在一个项目区,农业综合开发水土田林路综合治理,农业部门推广良种,农机部门优先补贴,龙头企业保障价格,诸多先进生产要素五指成拳,催生出新的生产力。去年项目区粮食平均单产达到1049公斤,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290公斤,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300元。

建永久的高标准农田——

“哪怕是炼金的也不让进”

走进这些粮食生产核心区,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昔日的荒薄瘠地变成林茂粮丰的沃土。对于这批“永久粮仓”,河南省政府领导态度坚决:“这是留给河南人吃饭的,哪怕是炼金的也不让进!”

“24个农业综合开发县里面每年淘汰2—3个县,然后符合标准的县再进来,这对大家都是一种压力。在谁手里摘了帽子,没法向全县人交代。”浚县副县长王金朝说。

粮食核心产区的规划有严格要求。项目区要远离县城和工业集聚区,确保建成的粮食生产核心区永久、稳定。责任落实到各县县长,项目好坏由专家、农民说了算。

有竞争就有压力,各地比创新、比效益,落实惠农政策不折不扣。浚县王庄乡宋井固村农民齐顺义提起年初完工的工程,一脸自豪。他说:“从设计图纸到工程施工,我们都参与了。”老齐说,为了确保打井深度,他们还专门买了仪器,搞不好必须返工。

让农民参与,项目成了农民自己的事,投工投劳积极性高涨。在许多地方,农民自愿成立了村民理事会。“水费交得明白,管得透明,也能用得长久。”齐顺义说。

如何使核心产区发挥更大的效益?齐顺义说,土地流转机制还不活,希望能出台鼓励种粮大户承包土地的相关政策,提高种粮效益。另外,他说从2007年到现在,玉米价格涨幅不过14%,而化肥价格涨幅超过50%,希望有关部门能管管,农资涨价别太凶。

一些项目区农民还反映,目前国家补助的标准偏低,特别是机耕路的投入,只够修沙土路,给以后的养护带来很多困难。

2008年粮食生产核心区有了新的标准,项目区内灌溉保证率将不低于75%,排涝和防洪标准将不低于10—20年一遇,良种覆盖率将达到100%。

粮食就是政绩,不能让产粮大县的财政受困——

张县长的政绩观

农民得到了实惠,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如何调动?

张金泉,河南省滑县县长。他对核心产区深有感触地说:“滑县是财政穷县,与许多地方比工业、比城市建设比不了。但省委、省政府明确了产粮大县的政绩考核任务,把农业搞好了,给农民多办实事,一样是政绩。这一措施给了我们抓粮食的动力。”

张金泉介绍,去年滑县财政收入2个亿,财政支出10.1个多亿,有8个多亿靠转移支付和其他专项资金,其中80%以上的支出全支持了“三农”。拿良种补贴来说,除了国家补贴外,县里还另外拿钱扩大范围,一年要花掉县财政的1/4。

这些钱花得值!它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去年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200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了348元。滑县连续5年获得全国粮食十大标兵县称号。

现在粮食生产的优势发挥出来了。项目区小麦、玉米两个主导作物的优良品种基本全覆盖。过去小麦亩产要攻破800斤很难,现在亩产超1200斤的耕地都有;过去小麦七八年才能推出一个新品种,现在不到五年就能开发出一个新品种来,而且品质好、产量高。

新技术的不断推广,让滑县农民们对测土施肥、精量播种、秸秆还田等已不再陌生。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上官镇上官村农民王红占指着绿油油的麦田说:“以前施肥‘一炮轰’,秋天耕地时顺着犁沟一次撒完。现在不行了,春天还得按时追肥。去年用县里推广的优质小麦,亩产上千斤,种7亩地,相当于往年10亩的收成!”

为了让产粮大县卸掉“包袱”,轻装上阵,除了国家给予的奖励政策外,河南省每年拿出资金重奖。“去年省里奖励滑县4000万元,这对我们来说是很大的鼓励。”张金泉说。

但让产粮大县摆脱困境,还需发展壮大粮食产业,把农产品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强势,让 “粮袋子”变成“钱袋子”。张金泉说,现在国家给予产粮大县农业产业化项目扶持力度还不大,地方财政依然是吃饭财政,希望国家能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农业产业投入。

我们期待,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昔日的产粮大县迅速摘掉财政穷县的帽子,种粮农民早日实现全面小康。(记者 赵永平 曲昌荣)

来源: 新华网

图片新闻:
甘肃黄河灌区:污水渗漏十多年 大量良田遭弃耕
中国计划2010年前勘探约十个亿吨级油田 建一批境外矿产基地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反贫困进程/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 中国推行大部制改革
· 08年公务员考试资讯/ 考研资讯大全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现代化报告—国际现代化 / 生态现代化 / 社会现代化 /科学发展报告
· 中国社会统计数据大全(中英文版)
· 中国环境统计数据大全(中英文版)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