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7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规范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针对当前职业资格设置及考试、发证等活动中的混乱现象,通知要求近期对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活动进行集中清理规范,相关活动的清理规范工作要于2008年4月30日前完成。
职业资格认证乱象横生
职业资格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评价人才的一项重要制度。近年来,随着新职业的不断出现以及劳动者上岗“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队伍。
然而,在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实行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社会对此反映强烈。通知将存在的突出问题概括为:考试太乱、证书太滥:有的部门、地方和机构随意设置职业资格,名目繁多、重复交叉;有些机构和个人以职业资格为名随意举办考试、培训、认证活动,乱收费、滥发证,甚至假冒权威机关名义组织所谓职业资格考试并颁发证书;一些机构擅自承办境外职业资格的考试发证活动,高额收费等。
事实上,在社会“认证热”的背后,存在着一个盘根错节的利益链条。据记者了解,一般新设一项职业资格认证,就意味着产生教材、培训、报名、考试、证书等一系列的需求,经济回报非常丰厚。由于利益驱动,许多部门对职业资格认证趋之若鹜。据悉,目前发证的机构有中央政府部门,有地方政府部门,有各类协会、学会,还有企业、社会中介机构。所发证书有全国性、全行业的“大资格”,有专业的、地方性的“小资格”;有覆盖某类群体的“大资格”,有针对个别人员的“小资格”。而各部门、机构推出的认证种类繁多,交叉重复,使得证书的权威性难以判断。
以计算机应用技能的认证为例,就有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信息产业部及协会、商业机构等组织的10余类数十种,考试费用从数百元至数千元不等。据了解,一些部门或协会甚至规定,要考取某项职业资格证书,必须购买他们的教材,接受他们的培训,否则就没资格参加考试。而如果购买了教材,接受了培训,就很容易通过考试。
国务院出手整治认证乱象
针对职业资格认证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通知措辞严厉,明确了清理规范的范围:国务院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直属事业单位及其下属单位,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直属事业单位及其下属单位,各类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团体设置或组织实施的职业资格及相关考试、发证等活动,各类企业面向社会设置或组织实施的职业资格及相关考试、发证等活动。
通知强调,凡是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务院决定设置的行政许可类职业资格,予以保留并向社会公布;除此以外的其他各种行政许可类职业资格予以取消,如确有必要保留,由国务院人事、劳动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筹研究。
通知要求,要清理规范职业资格培训、收费。整治各类职业资格培训秩序,严禁强制开展考前培训以及以考试为名推行培训。各类职业资格的考试、鉴定等有关收费,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收费政策。组织实施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活动,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记者 孙爱东 编辑:王秀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