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中国女干部比例近40% 已有9位女性国家领导人 妇女就业比例45% -4月份CPI维持3%高位 央行或有后续紧缩政策 CPI向上趋势难改 -第60届世卫大会再度拒绝涉台提案 国际卫生条例适用于中国全境 -交行A股开盘14.20元涨79.75% 海外投资者一周内从股市撤出$5亿 -中石油获世界最大汽田钻探权 国企将成企业义务石油储备主力 -基金私募将开闸 单笔不低于5000万 银行参与股指期货将有章可循 -"十一五"我国将重点发展八大高技术产业 扩大民用飞机产业规模 -中国6省份争夺第3个新特区名额 长三角城市居民收入增14.6% -免费师范生办法出台 国家鼓励终身从教 须回生源地执教十年以上 -中国将采取五项举措提高企业职工工资
国资委:振兴东北过程中国企可用产权还欠账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3 年 12 月 25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最近有国资委高官称,对于东北地区的中央企业来说,近期改革主要是减轻历史包袱,转机建制。

    此前,中央“11号文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扶持政策中,也明确提出要减债卸负、提供财税支持等。不还欠账,东北国企便无法顺利进行转机建制;不转机建制,东北便很难真正地振兴。还欠账与改产权互为因果。还欠账是改产权的前提;改产权既是巩固还欠账成果的需要,也是吸引资金流入东北的主要举措,更是改善东北制度环境、更新观念思想的基础。

    很多东北老国企的债务、离退休人员、冗员、社会公共服务等负担很重。这些负担通常是历史原因形成的。如果不还清欠账,老国企产权改革不容易进行,外资、民资会在巨大的历史负担面前望而却步。另外,老国企也可能出现“效益软约束”,管理层能找到推卸责任的借口:企业效益不好不是我的错,是历史原因。光是还清欠账也不行。如果不搞产权改革,一些老国企今后仍会面临各种难题,如所有者缺位、政企不分、委托代理人败德、内部人控制、预算与效益软约束等。通过产权改革,也可以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老工业基地的设备更新改造。目前不少老国企资本金严重不足,但国家已不可能再对一些竞争性行业投入资本金。

    吉林省省长洪虎说,东北振兴一是钱的问题,二是人的问题。还历史欠账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钱从何处来?很大一部分可以来自于产权改革,一部分得来自于中央政府的财税支持。后者优先用于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个别老国企效益很好,有能力依靠自身力量来消化历史包袱,但多数老国企无法做到这一点。人往何处走?离退休人员、冗员、公共服务机构职员必须与老国企分离,转而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或者接受财政资助。但要根本解决人员的安置问题要靠造血,通过产权改革来提高企业效率、改善经济环境,刺激经济增长,从而创造出新的就业岗位。国家投入一些资金(今年中央财政收入增长迅速),先还清一些试点国企的欠账,再对它们进行产权改革,利用国有股减持、增资扩股来筹集资金。外资、民资大量参股、控股原来的老国企,企业资本开支也就有了着落。

    有人认为东北振兴的关键在于观念更新,也有人说在于国家上新项目。其实不然。观念是环境的产物,光靠宣传没用。人进入市场后,观念就会自动更新。但老国企职工有功无辜,不能随便地将他们推向市场,故要先还欠账。由于国企多、存量大,东北改革也不能只改增量。上新项目不足以治本,无法盘活数额巨大的存量国有资产。东北历史上对国家贡献大,因而包袱也重。解铃还须系铃人。(陈毅聪)

    

    《新京报》 2003年12月24日

来源: 新京报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 全国农业统计报告 / 农业发展报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