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的“西湖蓝”梦想
建设生态型城市,同样是“人间天堂”——杭州的梦想。
千里迢迢来杭州,半为西湖半为绸。而在生态创新作用下,如今杭州的蚕茧生产不仅换来了精美丝绸,还带动了其他产业发展。
杭州淳安县是浙江蚕茧生产大县,每年可剪伐大量的桑枝条。昔日只能当柴火、烂在田里的桑枝条,如今在当地蚕农心中,已名副其实地成为一大致富宝贝。
千岛湖金溢农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通过“桑-菌-沼-肥”多级循环利用模式,利用蚕桑生产废弃的桑枝条替代传统的杂木生产食用菌,食用菌生产后的废弃物放入沼气池,产生的沼气则作为生产菌棒灭菌过程中的燃料,沼气池中产生的沼液、沼渣则作为有机肥还于稻田或园地,达到农业资源的多级利用和效益的最大化,基本实现了农业污染零排放的目的。
通过实施多级循环利用模式,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同时,合作社每年可增加产值514万元,获利118万元。而淳安县所有蚕业下脚料经过加工,可制黑木耳菌袋4000万袋,产干耳3千吨左右,实现产值1.5亿元。
如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培育一样,杭州的生态文明建设正全面加速。
在去年发布的《中国生态文明发展报告》中,对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生态文明发展指数得分进行了评价,杭州排名位居第七位。而对于杭州而言,还远远不够。
杭州的生态文明建设基于顶层设计,政府谋局全盘推进。
3月5日,杭州市长张鸿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诺,要掀起一场环境保护的热潮,打造杭州的“西湖蓝”。对它的诠释为,杭州的碧水蓝天、全方位的优美生态环境,它既是城市宣言,又是美丽风景。
在今年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以更大力度实施环境“四治”、以更高标准加强生态保护、以更大决心淘汰落后产能、以更严要求加强环境执法写入其中。
上周,《杭州市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公示听证,提出各级政府与企业等生产经营者应承担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负责,并对政府与企业等实行责任终身追究制。
杭州的生态文明建设溶于生活之中,社会参与全民推动。
去年11月,杭州市《西湖空气生态文明倡议书》发布,选择步行、自行车等出行、不驾驶高排放车辆进入景区、停车3分钟以上自觉熄火等举措,现今已是杭州市民的潜在习惯。
2008年,杭州在国内城市中率先推出公共自行车出行系统,有效缓解了市民及中外游客对汽车出行的依赖。现在纯电动微公交又成为杭州继公共自行车后又一张新名片。
在传统的春节期间,杭城市民开始过上“环保年”,烟花爆竹燃放情况继续下降。今年除夕杭州市空气质量为良,与去年相比PM2.5浓度下降幅度达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