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击灾难的伟大战役——舟曲泥石流灾害抢险救灾纪实

发布时间: 2010-08-16 09:39:55  |  来源: 人民日报  |  作者: 王振红  |  责任编辑: 王振红
关键词: 重建 受灾群众 舟曲县 灾区 山洪泥石流

起航希望之舟——

  舟曲不屈,舟曲不沉

  因为泥石流,舟曲成为苦难之地;因为人间大爱,舟曲又成了温暖之地、信心之地、力量之地、希望之地……

  灾难当头,那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所显示出来的人性光辉,令人震撼:

  当两具遗体被战士们从淤泥中挖出,人们看到,年轻的妈妈紧紧搂着宝宝,依然保持着双臂守护的姿势,心中涌出的是一种心碎而又被母爱的伟大所震撼的悲痛!

  洪流袭来,父亲一把将孩子秦格拉推入墙边的小桌子下面,毅然用身体堵住桌子的缺口……

  在被埋长达8个多小时的漆黑绝境里,33岁的年轻妈妈杨露梅拼命托举怀中4岁半的儿子。

  “先救我妈妈”,身困险境的14岁男孩张新建为了支撑着母亲活下去,坚持到生命最后一刻。

  “全家就剩我一个,不坚强怎么办?”18岁幸存女孩曾艳群如是说。

  妇幼保健站护士温林霞临危不惧,冒着生命危险接生婴儿,没有药品,没有设备,用来割断脐带的居然是一只铅笔刀!孩子的父母给孩子取名“洪生”,夫妇俩感激地说:“没有你,就没有我们家洪生。”转而又对着小洪生说:“孩子,长大了你也要学医救人。”

  曾经在汶川地震时驱车千余公里驰援青川的河北石家庄“的哥”贾德利,经过28小时的高速行驶,11日抵达灾区,水都没顾上喝一口,就加入运送救灾物资的队伍。

  舟曲一家养殖珍珠鸡的农户,把家中的60只鸡全部杀掉,送给兰州军区舟桥团;还有一位农民,天天开着拖拉机给部队送水。

  家在迭部的62岁藏族老阿妈李九地,天刚亮就起身,步行30多公里来到舟曲,给解放军送来连夜烙好的大饼、一针一线绣出的鞋垫和特地买来的猪肉。

  被救出的老人杨金凤,坚决拒绝了亲人的守护,说:“我被人家救了,你们不能守在这儿,都快出去救人,不用管我!”

  27岁的月圆村村民何金洪,父母和姐姐一夜之间都没了,房子也没了,但看见更多失去儿女的老人,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任务很艰巨:“活人还要吃喝拉撒,这么多乡亲,我没时间再哭了。”

  20岁的北关村姑娘袁雅,家中3人遇难,她强忍着悲痛,第二天就开始义务为救援人员送水送饭,直至晕倒,被人送进了医院。

  在公安局值班的民警冯青林,在泥石流中解救一名受灾群众,赶回家时女儿已遇难。简单料理完女儿后事,冯青林又投入救灾第一线。“只有一直忙着,才没有时间想女儿。”

  灾难发生后,烤饼店老板、回族群众马学忠用库存的面粉制作烤饼,免费发放给救援人员,直到面粉用光。

  他们的无私和善良,涤荡着人们的灵魂;他们的勇敢和坚毅,砥砺着人们的品格。

  灾难当头,那些救援者、共产党员,所显示出来的奉献、牺牲精神,更是令人动容。“每救出一个人,心里就好受一些”,王伟、曹恒昌,武警甘肃总队甘南州支队警官,强忍着失去亲人的悲痛,坚持在救援一线。

  危急关头,共产党员、江盘乡南桥村村委会主任王金明带领共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扑进白龙江中抢救受灾群众70多人。在舟曲抢险救灾中,127支党员突击队奋战在一线。一位农民动情地说:“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有党员在,我们就有‘主心骨’。”

  灾难当头,血浓于水的亲情,一方有难,八方来援的大爱,令人温暖。舟曲山高路远,地域狭小,身虽不能亲至,爱却未曾缺席。从大江南北到长城内外,从东部都市到西部边塞,无私而巨大的支援如同缕缕春风、涓涓暖流,迅速涌向舟曲这个平时不为人知的边远小城。

  一笔笔带着体温的捐款,一句句发自内心的祝福,将华夏儿女血脉相连的手足深情,尽撒“藏乡江南”。还有灾区“姐妹花”,一个15岁的汉族小女孩,一个12岁的藏族小女孩,每天坚持为灾民送水,自己最多只喝3小杯。这份患难相随、休戚与共的情怀,为灾区人民撑起一片温馨的蓝天。

  灾难当头,那迎着灾难顽强发育的生机,给人以无穷希望。灾后第二天,舟曲县城就有商铺、诊所开门营业。灾后的第二个夜晚,舟曲县城就亮起点点灯光。“只要人在,我们就不愁未来!”“我还年轻,还有梦想!”

  在受灾最严重的月圆村,劫后余生的刘宝萍、李东主夫妇俩又忙活起来……村子西侧的几棵核桃树,青青的果实挂在枝头。灾难过去了,果实还要生长,生活还要继续……

  舟曲,犹如一艘希望之舟,虽经劫难,虽受重创,又顽强地开始了新的航程。因为,它有爱和力量的支撑。这种爱和力量的不竭源泉,来自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来自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来自13亿中国人民。

  风雨同舟,舟曲不屈!

  同舟共济,舟曲不沉! (林治波

 

   上一页   1   2   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