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十一五规划《纲要》是以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为依据,并且是《建议》的具体化和展开,它与历次的五年计划既有继承性,又体现时代特点。”在今天下午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如是说。
马凯指出,十一五规划与历次的中长期规划比较,无论是从内容上和形式上,都呈现出以下十个新特点:
首先,从指导思想来看,它贯穿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这两大战略思想。为了进一步回答要什么样的发展、靠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六个立足”的政策取向。
第二,在目标体系上,不但重视经济指标,更重视人文的、社会的、环境的指标,特别是首次把发展指标分为预期性和约束性两类。
第三,在发展的战略任务方面,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独立成篇,摆在各项战略任务的首位。
第四,在工业领域,明确提出下一个五年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不是扩大规模,而是结构升级,促进我国工业由大变强。
第五,在三次产业结构方面,首次把服务业独立成篇,放在突出位置上,这是针对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影响结构优化、扩大就业和提高综合竞争能力提出来的。
第六,在区域发展战略上,进一步明确了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这四类功能区的定位和政策导向。
第七,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这两个基本国策写入了《纲要》,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任务和具体措施。
第八,把自主创新和培养高素质人才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一些重大任务和政策措施。
第九,《纲要》既是一个发展的规划,也是一个改革的规划。不但用两篇分别阐明了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任务,而且在其他篇,包括农村篇、科教兴国篇、和谐社会建设篇等等,各篇都贯穿了改革的内容。
第十,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发展思路出发,把政治文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独立成篇,突出强调以人为本和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重大问题。
马凯还强调,十一五规划《纲要》从形式上也有一些创新,主要采取了正文加专栏的形式,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正文更加简洁明快,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专栏凸显实现规划的一些“抓手”,使规划更容易落实。
2006年3月6日15时,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举行记者招待会,邀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副主任朱之鑫在人民大会堂一楼新闻发布厅就“十一五”规划纲要答中外记者问。记者招待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曹卫洲主持。中国网进行了现场直播。(郭素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