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3月5日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要审议通过倍受关注的“十一五”规划。众所周知,“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因此,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必将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就在这份厚重的蓝图将要摆到人民大会堂的审议桌上,同时也走进千家万户的关注和视野之中时,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的制定过程做一个全面的了解,不无裨益。
规划制定工作的考虑与启动
通常,每一个五年规划的制定一般要经过两年多的时间。比如“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早在2003年就开始启动了。在此期间,经过了课题研究阶段、思路形成阶段、规划纲要起草和专项规划形成阶段、广泛征求意见和充分衔接阶段,直到最后完成并提交全国人大讨论审议。有关专家指出,规划的过程是一个发现研究问题、集思广益、提出方案、统一认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公开和民主的决策过程。
规划的研究和起草专业性很强
规划的研究和起草工作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一般需要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据了解,“十一五”规划的形成是建立在大量专业人员投入和工作的基础上的,这些人员包括各个专业部门和地方政府的规划官员和专家、学术界的专家学者,以及从事论证的专家委员会。例如,国家发展改革委的专门班子就来自委内不同司局的业务精英。专门班子的组成通常都包括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以便在专业上充分体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需要。
起草工作不能闭门造车
据有关专家介绍,规划的起草过程亦是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过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各方面的发展要求和利益,并形成共识。例如,“十一五”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的范围就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委员会、全国政协在京部分委员、“十一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党政军有关部门、各民主党派、各省市自治区、全国人大代表。另外,温家宝总理还专门召开了四个座谈会,请社会各界的代表到中南海,专门听取他们对“十一五”规划纲要的意见。国家发改委还通过新闻媒体和网络,请全国人民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
执政党的指导作用
据参加此项工作的专家介绍,执政党在五年规划的制定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十一五”规划形成过程中,党中央高度重视,对许多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调研,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主要负责同志专门听取了对重大问题研究的汇报,并亲自到有关地方就“十一五”发展进行专题调研。2005年10月,中共中央召开了五中全会,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是指导各方面编制“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文件。
编制过程的公众参与
据发改委的有关官员介绍,政府部门从“十五”计划编制开始时就面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以确保规划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同时也保证规划的决策过程更加公开化和民主化。“十一五”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国家发展改革委通过主要媒体,邀请全国人民为规划的编制建言献策。在为期60天的活动中,共有5000多人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编制工作的程序与机制
由于考虑到编制过程规范化的重要性,国务院在“十一五”规划编制过程中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各个环节,如前期研究、起草衔接、征求意见、报送审批、实施评估、修订等都作了比较具体的规定。据介绍,“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程序性安排,是完全按《意见》的规定进行的。但是,有关专家和政府官员也指出,从长远来看,国家制定一部专用于规范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法律或法规,应是制度建设的必须。(江宛棣)
“十一五”勾画中国蓝图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