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环保大会历届回顾

2013年07月25日16:2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世界环保大会 低碳发展 

第五届(中国•北京)世界环保大会

2012年11月17至18日,在联合国总部支持下,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节能环保协会(IEEPA) 共同主办,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际太阳能学会、欧洲 50国集团、世界自然基金会、加拿大、英国、奥地利、印度尼西亚、法国、俄罗斯等世界主要国家的驻华使馆大力支持的第五届世界环保大会于北京中国大饭店隆重举行,各界代表共计六百余人参加了开幕式。

作为十八大之后的第一个国际环保盛会,本次大会以“引领经济繁荣的未来动因:绿色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暨“里约+20年后:展望”为副题,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界代表围绕经济转型、低碳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同期举办的以“寻找推动经济与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最佳表现者”为核心的第二届“国际碳金奖”盛典,也得到业界及大众媒体的广泛关注。

加拿大驻华大使赵朴(Guy Saint-Jacques)表示,加拿大非常重视与中国的合作,并且长期支持中国政府解决环境与发展的问题,希望能够通过大会这样的高端交流平台,在水处理、清洁能源和绿色建筑等加拿大环保优势领域与中国开展更多的合作。

奥地利驻华大使艾琳娜(Irene Giner-Reichl)则表示,2012年里约+20峰会上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将绿色增长纳入到可持续发展当中,这与本次大会的主旨相同。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就是改善当前的能源体系,逐步提高能源体系中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所占的比例,并着手提升能源效率。

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易慕龙(Imron Cotan)从世界发展格局与低碳转型等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他表示当前世界所面临的一个最重要课题就是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在中国刚刚结束的十八大会议上也强调了这一点,也正是这一背景下使得本次会议对于中国的未来绿色发展具有了重大战略意义。他还提出很多国际争端往往都是由于能源匮乏、环境污染导致的,因此各国的科学家、企业家应尽快的去开发寻找可再生、可替代的能源及相关的应用技术与模式,也希望其他国家能够像中国学习,出台具有力度的支持引导政策,确保联合国能够有一个恰当的议程和能力来解决这一问题。

大会顾问、全国政协人口环境资源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玉庆,在主题报告中对中国二次污染、区域污染日趋严重的问题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加强综合防治的科学研究工作,国家继续设立区域大气防止科技专项,开展光化学烟雾,挥发性的技术,区域符合污染协同技术等项目的系统研究,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提供科技支撑;二是依法利用更严格的空气质量标准,在污染突出地区实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狠抓节能减排和治理不放松;三是强化机动车排放控制,加快发展公共发展系统,加快实施更严格的机动车排放标准和加快淘汰污染严重的黄标车。同时,他也指出目前国家正在通过联防联控、建设重点工程等方式控制大气污染,预计重点工程投资需求约为23660亿元;最后他还在报告中强调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群众参与的重要性。

大会顾问、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贺铿,则围绕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的总体思想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路线图问题提出了四个观点,他认为各级政府应该把单纯的突出GDP的增长转变为突出民生的改善、突出绿色发展,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有机结合,并希望国家推进城市化应重点着力发展区域经济,县域经济,促进小城镇发展。

大会顾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在主席团圆桌会议上,表示对光伏双反等贸易保护主义的反对态度,认为这严重影响正常的双边贸易与经济增长。

大会发布的报告指出,低碳环保、绿色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重要议题,得到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必将是世界经济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式和下一个经济增长点。但是从目前来看,世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现实矛盾,许多地方的经济发展和增长战略还在鼓励实体、金融和人力资本的快速积累,寻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却都以自然资本的过度耗损和退化为代价,使得绿色低碳为主导的经济模式难以达到预期;另一方面虽然可再生能源及相关环保技术得到了一定规模的应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技术适应性不足、能源利用效率低、合作模式不完善等问题,加上一些地区的技术壁垒和贸易保护主义,使得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受到了阻碍。正因如此,国际组织特别是专业性组织,未来要更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和行动,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推动世界各国共同采取行动,开创全球生态、环保、低碳领域合作的新局面。

国际节能环保协会秘书长李军洋在闭幕式上总结发言时提出,本届大会倡议世界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应加强沟通、携手合作、形成合力,建立更健全的监管措施、激励机制及运作模式,特别是需要以政府的产业引导措施和有效的市场机制来提升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还应尽快推进建立节能环保技术的推广与合作的模式,加深国际间低碳技术转移合作与绿色商贸的自由往来,同时还应逐步由提高广大民众的意识,共同采取行动,以更加开放和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措施,开创全球生态、环保、低碳领域合作的新局面,实现世界环境与经济的整体性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的未来谋福祉。

   上一页   1   2   3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