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晚上7点半,中关村管委会投融资处的刘处长和一位同事匆匆赶回办公室,召集拟上市的园区创新型企业开会,会议的内容是向拟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和有关部门通报相关情况。
实际上,类似的会议已经开了很多次。而随着创业板渐行渐近,这些会议更加频繁了。
“两会”确定今年将推出创业板后,中关村管委会投融资处就召开了一次会议,同那些已经做好上市准备和有上市打算的企业沟通情况。大致上这应算作一个动员大会,会议的主题就围绕着打响创业板第一枪来展开。
会上,这些企业提出了两个最关心的问题,一个是创业板的融资规模,另一个是IPO时对市盈率的要求。刘处长的考虑是,如果融资规模太小或者按照传统的市盈率方式估值,可能会影响到这些企业上创业板的积极性。
带着这些问题,刘处长不止一次地和有关部门进行了沟通。
由于创业板推出的时间还未确定,具体的规定也还没出台,所以,刘处长和希望搭上创业板头班车的企业沟通后,建议他们将准备上市的材料按照中小板的要求来做,这样就能“一颗红心、两手准备”。
“反正企业的规模和盈利水平都能达到中小板的要求,如果创业板卡壳了就在中小板上市”,刘处长说。而北京时代、万泰药业、碧水源等企业去年盈利均超过2000万元,完全达到了中小板的要求。
类似这样与企业的交流成了刘处长的日常工作之一。而通过交流,刘处长发现,从之前“新三板”的启动到这次创业板的动员,从企业改制为股份公司到引进创业投资机构,创新型企业中有很多经营者出身技术派,对资本市场不熟悉,只有通过交流和引导,这些企业才渐渐开始思考如何利用资本市场来壮大自己,加快自己的发展速度。
令刘处长高兴的是,目前,中关村已经有超过20家创新型企业完成了上市材料的报备工作,这些企业均有望成为首批入户创业板的企业资源。
另外,在新三板市场中的10多家企业也具备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的基本条件,目前也有一些企业已经完成了“转板”材料的报备。
“在中关村,除了那20多家已经完成了报备的企业外,2007年利润达到2000万元的拟上市企业有100家,都有望冲击创业板。而且,还有很多好企业没有完成改制,这些企业虽然赶不上创业板的头班车,但他们肯定会成为优质的上市资源。”刘处长说得非常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