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就在这一天,保监会同意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成立“保险营销工作委员会”的申请,全国190万余名保险营销员也迎来职业发展的春天。
营销员成长脱轨
据保监会统计,2007年中国寿险市场,由保险代理人创造的寿险业务已占整个保费收入的近50%左右,同时,因误导而造成的退保近年也呈上升趋势。
这表明保险营销员几乎是寿险公司必选的销售渠道,是其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体现。为此,各寿险公司都制定了用于保险营销员管理的“基本法”,明确了营销员增员、晋升、奖金等具体要求。
然而,保险营销员的生存现状却不容乐观。长期以来,保险公司以业绩为中心的考核体系和社会对保险营销的抵触情绪,成为保险营销员群体公认的内忧外患的困扰。而由此引发的无序流动、误导销售、挪用保费等行业共性问题,更让保险营销员职业的社会地位不断滑落,一些小区门口甚至在门口公然竖起了“保险推销人员禁止入内”的告示。
各寿险公司普遍对增员感到头痛,其实保险营销增员并不难,难点在于找到合适的专业人才。据悉,不少高校都对保险公司的招聘亮了红灯,即便是保险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也纷纷转投其他金融企业。这导致最后保险公司招到的大学生,往往是迫于就业压力而选择从事保险销售的群体,其留存率自然难以保证。
中央财大保险系主任郝演苏教授认为,保险营销员没有最基本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保障是导致误导的根本因素。保险营销员这么大的群体竟然是一批无正式编制的非员工,卖保险的无保障,这说明现行保险营销员体制是有问题的。由此引起的退保只不过是表面现象,体制问题不解决,整个保险行业的生态必将继续受到负面影响,误导就一定会继续存在。
引入行业管理制度
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成立保险营销工作委员会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很迫切的。保险营销队伍规模庞大,有些问题完全靠监管部门无法解决,单一保险公司也解决不了一些行业共性问题,如保险营销员流动性管理、业界信息共享等。成立专门的工作委员会有利于落实《保险营销员管理规定》,更好地发挥行业协会的行业管理职能。
据了解,保险营销工作委员会的组建和前期运转由保监会推动,待其走上正轨后再由中保协组织开展工作。建立保险营销员分级分类考试、搭建全国保险营销员信息管理平台、树立保险营销员行业新形象,是保险营销工作委员会近期的重点工作。
早在两年前,中保协就开始了保险营销工作委员会的筹备工作,并且就委员会的主要职责、运行方式以及保险营销员分级分类考试方案、保险营销员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等工作进行了论证。
期待平等行业地位
一位在沪从事寿险销售近10年的营销员透露,当初与自己一同进入公司的那批营销员已经所剩无几,每年新进入保险营销行业的年轻人留存率不超过30%,而绝大部分人都流向了其他行业。保险营销员社会地位不高和业绩压力较重,成为营销员流失的主要原因。
据了解,在保险营销员工作委员会的筹备会议上,来自保险监管部门、保险行业协会和保险公司的众多代表曾进行热烈讨论,但却少见保险营销员代表参与。这种自上而下建立的委员会,似乎很难代表广大保险营销员的切身利益。
1992年,友邦保险首先把保险营销员制度带进中国。这种非员工制的销售模式,曾经为中国寿险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但由于保险营销员没有明确的组织和管理机构,盲无目的的群体在行业内的地位却越来越低,甚至沦为保险公司部分高管人员争取业绩的工具。
郝演苏认为,保险营销员要想获得健康发展,必须要获得社会的尊重和承认。首先,保险营销员应该具有和保险公司或保险中介机构员工相同的话语权和平等的行业地位,并获得相应利益群体的保护;其次,保险产品是金融技术含量较高的特殊产品,应该提高保险营销员的准入门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