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三四月份,都是公募基金经理跳槽的高峰,随着“奖金季”的结束,群体性的公募基金经理转投私募的现象开始经常性地出现。而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公转私”基金经理的层次明显提高,一批总监级的重量级基金管理人也步入“公转私”潮流。
其中,尤其以上投摩根投资总监吕俊和原海富通QFII基金管理人陈家琳最为著名,前者曾经铸造了上投摩根的三年辉煌,后者负责管理的“扬子基金”则是国内规模最大、回报率最高的QFII基金,在不到三年时间里,扬子基金的回报率达到550%,把这个业绩放在同时期的公募基金中做比较,排名也可进入前三甲。
最近,上述两位“大腕”的信托计划联袂发行,吕俊依托平安信托发行投资计划,陈家琳则和中融信托策划了一个世博主题投资的集合信托计划,后者将组合中超过50%以上的资金投入受益于世博会概念的股票。
第一季度的股市下跌行情,让公众买基金稳赚的概念发生动摇,相对于公募基金下跌幅度比较趋同的特征,以信托为平台的阳光私募基金产品呈现了业绩大幅分化的现象。
资料显示,那些以“集中投资”为理念的私募基金,一季度业绩普遍不佳,其中的一些基金亏损已经达到30%以上,这个成绩实际上已经跑输大盘(同期大盘跌幅大约为28%),而那些崇尚组合投资的基金则成绩较好,明显跑赢了大盘,这些私募基金的管理人多数有在公募基金从业的经验。
投资业人士称,随着投资总监级基金经理加入私募,公募、私募在人才理念上都已经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一场公募、私募投资理念大比拼、投资业绩大比拼和客户服务大比拼将渐次展开。
近期,市场出现大幅调整,对于目前的市场,陈家琳昨天表示,创业板的推出对短期市场反弹形成压力作用,“短期对于沪深近400家市盈率非常高的壳资源股票可能会带来较大的股价向下压力,但对于整个市场的资源配置一定会非常有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