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干预打击信心 厘清政策才是真的救市
又一个紧张的周末过去了,除了一些琐碎的建议和表态,饥渴的市场一无所获。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负重不堪的A股周一再次选择向下,上证指数创出本轮调整以来的收盘新低。
早该未雨绸缪
2007年10月,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打破了中国股市两年的“泡沫梦”,上证指数从6124点的历史高点快速下滑。对于次贷危机究竟影响中国经济几何,分析师莫衷一是。惟一能够确定的是,紧缩调控已经降低了资金供给的增长速度,而2008年限售股解禁金额却高达3.3万亿元。
如何渡过这一难关,为股改画上圆满句号,是市场投资者与管理者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然而,市场等到的不是对“大小非”减持的限制性规定,而是又一盆冷水———中国平安(601318)披露的巨额再融资计划。
诚然,对于上市公司而言,通过二级市场融资无可厚非。只是,中国股民2007年缴纳的佣金与印花税已经比上市公司分红多出2513亿元,A股市场亦处在动荡关口,上市公司此时大举融资难免有“趁火打劫”之嫌。
市场干预打击信心
时至今日,上证指数已经较6124点的历史高点跌去32%,而国际股市中期调整的一般幅度只有15%至20%。对于这种怪现象,宝盈基金投资总监刘丰元说出了市场认同的观点:这是因为,这次调整中政府干预的成分比较大,也就是说在泡泡刚刚起步的阶段就已经刺了几个洞,在这几个洞没有完全弥补好之前,市场再次吹起“气球”的难度增加了。
这种干预的结果是,中小投资者账户大幅缩水,市场的“泡沫”状况却改观不大。到昨天为止,沪市与深市中小板的静态平均市盈率依然分别高达47.02倍和63.22倍。即便是态度乐观的分析师,对当前的市场估值水平也只能给出一种尴尬的评价:这样的水平比较合理。
在规避了“高估”风险的同时,“市盈率合理”的又一层含义是,市场无法从价值投资的角度找到做多的理由。
更让市场担心的是,财政部于去年5月29日深夜突然宣布上调证券交易印花税后,投资者信心已经严重受挫,恢复并非易事。
救市不应这么难
为此,中国证监会2月25日表示,再融资不是恶意圈钱,将严格审核相关申请。并且自2月初至今的一个多月时间内,证监会已连批12只股票型基金,资金规模共计达到1000亿元。与此同时,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7日表示,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没有终点,要给市场和投资者不断增长的回报。
证监会市场监管部副主任欧阳泽华9日更是直言,中国平安再融资计划没有顾及股东和投资者感受。“政府有必要在适当时采取合规合法手段救市。”
对于见惯了基金“开闸闭闸”的投资者而言,放行新基金一举的行政干预色彩甚浓。而除了一些表态以外,也无一项实质性政策出台。
那么,给市场一个明确预期,为什么就这么难?对于印花税下调迟迟没有说法,投资者可以理解,因为税率政策本来就不宜轻动。不过,市场管理者可以运用的手段远不止于此。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的出台都可以平缓市场走势,增加做空的风险,再融资审核条文及大小非减持细则的出台亦可以平息市场的忧虑。这些,又为何“难产”至今?
面对市场发展中的种种障碍,现在已经到了非要“挖石头”、“补窟窿”不可的时候。否则,不仅A股的气球吹不大,中国股市这艘大船也难以走远。就像要医治中国股民的“政策市情结”一样,要完成这一切,解铃的只能是系铃人。(东方早报 孙晓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