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判断,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缘于证监会有关文件
春节将至,一批开放式基金正忙着分红。与以往不同的是,持续营销中常见的“净值归一”的大比例分红方式淡出视野,取而代之的是小规模分红。有基金业内人士判断,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可能缘于证监会去年底下发的有关文件。
根据去年11月中旬由证监会基金监管部发出的《关于在基金募集、拆分、封转开、分红等有关业务中增加风险揭示内容的告知函》,基金公司在开展基金募集、拆分、封转开和分红等业务时,应在有关公告、宣传推介材料和风险提示函中载明:1.因拆分、封转开和分红等行为导致基金净值变化,是否会改变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是否会降低基金投资风险或提高基金投资收益?2.以1元初始面值开展基金募集或因拆分、封转开和分红等行为导致基金净值调整至1元初始面值或1元附近,在市场波动等因素的影响下,基金投资仍有可能出现亏损或基金净值仍有可能低于初始面值。
去年11月上旬下发的《关于证券投资基金宣传推介材料的补充规定(草案)》规定,基金宣传推介材料所使用的语言表述应准确清晰,应特别注意:1.在缺乏足够证据支持的情况下,不得使用“业绩稳健”,“业绩优良”,“名列前茅”,“位居前列”、“首只”、“最大”、“最好”、“最强”和“唯一”等表述;2.不得使用“坐享财富增长”、“安心享受成长”和“尽享牛市”等易使基金投资人忽视风险的表述;3.不得使用“欲购从速”和“申购良机”等片面强调集中营销时间限制的表述;4.不得使用“净值归一”等误导基金投资人的表述。
以往基金公司大比例分红,往往出于短期内迅速扩大规模的考虑。不过,通过“净值归一”,基金价格降低,可能会给有心购买基金但对产品并不十分了解的投资者留下捡到“便宜货”的印象。事实上,基金价格被人为“调低”,并不改变基金产品原有的风险特征和运作取向。去年四季度股市调整,不少“净值归一”的开放式基金跌破1元面值,给当初冲“便宜”而去的基金投资者上了一堂“风险教育课”。
开放式基金如果以持续营销为目的而大规模“套现”,将对二级市场产生抛压。而且,开放式基金在此过程中先大规模抛售、再大规模建仓的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交易成本、损耗基金净值,对基金原持有人利益产生损害。
某合资基金相关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投资不同类型的基金有不同的收益和风险预期。一般来说,基金收益预期越高,投资人承担的风险也越大。显然,基金价格高低并不能完全反映基金的真实情况。从目前的分红状况看,这位人士认为主要是由于基金契约的相关条款所致,业内已经回避了“净值归一”的持续营销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