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5年开始,保监会批复了人保健康、平安健康、昆仑健康和瑞福德健康4家专业健康险公司。两年多来,既需要和财大气粗的各路寿险公司和财险公司争夺市场,又要在保费低赔付率高的情况下积攒本钱,专业健康险公司要想生存和发展确实不容易。
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1月至10月份,国内健康险的保费收入为309亿元,4家健康险公司的贡献是13.6亿元。2006年国内健康险的保费收入为376亿元,其中4家专业健康险公司的贡献仅10亿元。用业内一位专家的话说,专业健康险公司目前的现状是“规模小、投入不足、发展缓慢、缺乏政策支持”。
有专家预测,按照20%的增长速率、居民基本医疗由商业保险公司运作的可能性及持续加息等几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2008年国内健康险业务收入预计超过400亿元,乐观估计的话能达到600亿元。
一方面是健康险业务光明的发展前景,一方面是专业健康险公司艰难的生存现状,究竟是哪些因素制约了专业健康险公司的发展,使得它们只能隔着玻璃看着诱人的市场蛋糕?
这个问题的答案首先要从专业健康险公司出生的那一刻谈起。专业健康险公司从那时起,面临的就是“一场艰难的较量”。因为除了专业健康险公司外,目前市场上的寿险公司和财险公司同样可以经营健康险业务。
与寿险公司和财险公司经营健康险业务相比,专业健康险公司无论是价格上还是渠道上都没有优势。寿险公司通常采用将健康险产品捆绑在寿险产品上销售的方式,从而降低产品的价格。这就造成同样的重疾险产品,专业健康险公司的价格可能要比寿险的高上几十元、上百元。
针对这种情况,有业内人士认为健康险业务应通过设立“门槛”的方式,最终变成“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其次,在我国目前现有的社会医疗体系下,商业健康险与社会基本医疗险并未合理衔接。医疗费用的大幅增长、来自医疗机构不可控制的费用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实力较弱的专业健康险公司,更加经不起这样的系统风险。
近几年来,我国一直在紧锣密鼓地探索医疗体制改革,但几十年延续下来的模式肯定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就能改变的。通过与医疗机构加强合作,把它与保险公司的利益结合起来,大家坐在一条船上,形成风险共担机制,可能是一个比较有效的办法。
最后,除了外部因素外,健康险行业本身人才的匮乏也是专业健康险公司发展的绊脚石。健康险业务的专业化经营,需要公司管理、产品开发、保险精算、客户服务、风险管理等多方面人才的配合。而从目前的情况看,健康险公司的人才培养和储备还处于起步阶段,难以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
相对外部因素来说,人才缺乏可能是专业健康险公司最需要重视的问题。道理很简单:不管环境如何变化,事情总是要靠人来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