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又好又快,平衡协调,成为明年中国经济的新坐标。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贾康在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版》采访时指出,稳健财政政策是“又好又快”体现,要完善收入分配政策,促进社会公平稳定。
记者:是“又快又好”,还是“又好又快”?如果单从字面上来看,两者的差别并不大,都是好、快兼提,只是二者有何者为先的区别。请问该如何理解两者的区别?
贾康:要“又好又快”,把“好”放在首要的、决定性的位置,以“好”来统领“快”,坚持“好”中求“快”。这不仅仅是词序的变化。在这一看似细小的排序变化中,蕴涵着科学发展的科学理念。过去的“又快又好”偏重强调经济增长速度。虽然,其中包含着“兼顾”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理念,但是,在实践中,总是由于速度和规模似乎更加重要,而忽视了经济发展的质量。
记者:那么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其实是一个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重要标志?
贾康:是这样的。从理论上分析,只有质量好、效益高、消耗低、环保优的发展,才能使“快”具有值得追求的实质意义和转变增长方式的正面效应;反之,不“好”的快速发展,则是一种资源的低效配置甚至错误配置,会加大浪费而得不偿失、难以为继,应当努力避免。在发展中以“好”来统领“快”,是经济学所研究的资源优化配置的题中应有之义。
从现实工作上考虑,长期以来把“快”置于“好”之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惯性很大,不易扭转。只有在指导思想上把“好”摆在“快”的前面,使“快”服从于“好”,“好”中求“快”,才能有效遏制单纯追求GDP增长的偏颇,真正做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确处理“好”与“快”之间的矛盾,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而真正实现科学发展。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了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2007年的“双稳健”跟过去的“双稳健”含义是否有不同?
贾康:“双稳健”已经连续3年被提出,其中2004年的政策导向是适当收紧,2005年紧中有松,2006年又强调收紧。在“双稳健”的基调下,其实是有很多政策变化的,但始终在总量调控中把政策着力点放在努力优化结构上。
从目前央行的表态上看,依旧在关注通货膨胀,所以未来的货币政策会保持收缩的态势。这些年来,财政政策则在优化结构上发挥着更大的作用。每年虽然赤字在减少,但是幅度都有限,对整个经济总量的影响是稳健的,财政政策更多的作用是积极调整中国经济增长中的结构问题。
稳健财政政策的总体思路可以用16个字概括,即“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这是“又好又快”的具体体现。作为稳健财政政策的一部分,财政部门还强调通过完善收入分配政策,逐步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稳定。(田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