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框架体系
●基本形成适合国内外投资者共同参与的、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市场体系
●基本形成以具有行业领导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机构为骨干、中外资金融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体系
●基本形成与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创新和交易中心
●基本形成符合国际通行惯例、规范有序的交易制度和法律体系的金融发展环境
上海东方早报记者昨日获悉,酝酿两年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一五”规划》(简称《规划》)终于亮相。
根据《规划》,“十一五”期间,上海将在实现“四个基本形成”的基础上,使上海在国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增强,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明显提高,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金融中心之一。
记者从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了解到,由金融办牵头的《规划》制订工作始于2004年,“整个过程中,我们征求了很多相关部门的意见”。
《规划》中的量化目标提出,预计到2010年,上海金融市场直接融资额(包括在上海金融市场发行的股票、国债、企业债券、企业短期融资券等)占国内融资总额的比重达到25%左右;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到80万亿元左右;上海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占全国金融机构资产总额比重达到10%左右;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继续保持国内领先,逐步实现国际接轨。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戴国强告诉记者,此前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没有专门规划,因此这一《规划》可被视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首个“行动指南”。
“从2004年开始,我们被召集开了五六次讨论会。就在前两周,我们还开过一次讨论会。”戴国强说,与会的包括央行上海总部、各金融机构(银行、证券、基金、保险业)的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讨论议题包括“十一五”期间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突破口等。
交大安泰经济管理学院潘英丽教授透露,讨论包括了“突破口”在内的很多话题。她指出,上海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道路上,仍存在金融规模和制度上的不足。因此,在资本项目未开放的现阶段,上海首先要把内部市场做大做强,包括健全制度、提高市场透明度、加强金融产品创新等,“先把基础打扎实,再考虑对外开放”。《规划》指出,上海将以金融产品创新为突破口,并预计到2010年末,上海货币市场年交易额将达到40万亿元,成为全国资金集散中心;上海证券市场市值将达到7万亿元,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股票市场之一。目前沪深两市证券市场市值已经超过7万亿元,其中沪市已经突破5万亿元,这意味着到2010年,沪市将再造一个目前规模的深市。此外,上海期货交易所将建设成为世界排名前10位的有重要影响力的交易所,成为重要的国际商品定价中心;黄金市场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市场;产权市场发展成为全国性产权交易市场。
同时,上海将在“十一五”期间,吸引和培育骨干金融企业为重点,加强中外资金融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化金融机构体系的建设,大力发展为金融业服务的金融辅助产业,保持和增强中资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的国内领先地位,保持和增强上海作为外资金融机构主要集聚地和总部所在地的地位。上海还将加快培育我国支付卡品牌,争取在“十一五”期间从上海诞生一个属于中国的世界级支付卡品牌。(记者 俞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