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9日,中国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小企业授信工作尽职指引(试行)》。《指引》将有助于商业银行进一步贯彻落实《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和“六项机制”,转变银行经营理念、创新体制机制;有助于通过贷款流程改造和实行差别化授信管理,打造小企业授信工作平台,提高相应的风险管理能力,从根本上促进小企业授信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降低银行业过于集中的风险、实现银行收入多元化。
10月9日,中国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小企业授信工作尽职指引(试行)》以进一步简化小企业贷款流程,鼓励商业银行探索更为合理的不良资产处置机制,设定合理的小企业坏账容忍度,建立合理的小企业不良资产核销机制。
《指引》对商业银行从事小企业授信业务调查、授信审查、授信审批、授信后管理四个方面的尽职要求作出了规定,对尽职调查和问责要求提出了明确要求。此外,还针对授信过程不同环节的主要风险点分列出了近百条风险提示内容。
《指引》进一步简化微小企业授信环节。对微小企业的小额授信,商业银行可视情况简化授信环节,适当扩大客户经理授权;要求应以客户为导向,建立灵活适用的授信工作机制,在授信金额、利率、期限等方面满足小企业灵活、多样的信贷需求。
为了简化小企业贷款流程,《指引》规定商业银行可授予客户经理一定的授信权,经授信调查、核实后,两名客户经理可在权限内决定是否予以授信,并实行双签制。对微小企业的小额授信,客户经理可把客户生产经营货款回笼情况、缴纳各种税费情况、诚信记录等反映偿还能力和偿还意愿的基本信息作为授信与否的主要依据。
《指引》重视非财务信息,要求客户经理应关注并收集客户的非财务信息,包括业主或主要股东个人信息及家庭资信情况、企业经营管理、技术、行业状况及市场前景等,而不是过度依赖企业财务报表。
自2005年7月银监会出台《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指导意见》一年多以来,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推动小企业贷款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小企业贷款余额2.64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412亿元。这一切与银监会今年的大力推进分不开,2006年6月,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小企业授信工作尽职指引(征求意见稿)》,强调小企业融资“六项机制”;8月召开中小企业金融工作会议;9月又携62家中外资银行亮相第三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
银监会表示,《指引》将有助于引导商业银行进一步贯彻落实《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和“六项机制”,转变经营理念、创新体制机制;通过贷款流程改造和实行差别化授信管理,打造小企业授信工作平台,提高相应的风险管理能力,从根本上促进小企业授信业务的可持续发展,为广大小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以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银联信分析:
从银监会近两年内多次为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所作的工作可以看出监管部门对推动小企业贷款的热情和决心。这是因为,现阶段小企业发展事关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于银行而言,加大小企业贷款力度,是降低银行业风险过于集中、实现收入多元化的自身需要。
由于大型企业的授信业务竞争太激烈,今后银行必然把小企业信贷业务作为发展的重点之一,尤其是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这类金融机构如果将服务对象定位于大中型企业,直接在大城市与国有商业银行竞争,时机尚不成熟,也不具备这样的实力,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必须把服务对象定位于小企业。
在众多银行把目光投向小企业贷款市场时,其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规避小企业贷款风险。由于小企业的信贷风险一般是大企业的几倍,存在抵押率较低、担保品严重不足、单笔交易金额小、经营成本高等问题,如果银行在日常业务中不顾风险就蜂拥而上,即使存贷款规模扩张得再快,盈利能力仍不会上升,久之只会造成新的不良资产。
《指引》在此时颁布将有助于商业银行完善小企业受信业务风险定价机制、提升小企业受信业务风险定价能力。今后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小企业特点,加快开发小企业贷款风险定价等贷款管理新技术,落实小企业贷款“六项机制”,形成一套自成体系的授权、审批、管理、核算、考核、激励、审计、问责免责机制,切实改变地区之间及机构之间工作发展不平衡的局面,深入开展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