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极扩大有效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充分挖掘消费潜力,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积极培育信息消费,养老、医疗、保健消费,环境消费等新业态,扶植社区消费、团购消费等新模式;改善消费环境,推进流通环节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降低消费品流通成本,加大食品、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确保品质安全。
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着力保持投资稳定增长。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取消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切实保障企业和个人投资自主权;发挥政府投资对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调整预算内投资结构,大幅压缩用于一般竞争性企业项目投资,适当减少可利用社会资金的经营性基础设施投资,重点支持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集中力量办大事;深入贯彻落实“新非公36条”,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确定重点投资领域,加快城际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支持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棚户区改造工程建设等;推进投融资渠道市场化,通过发展非银金融和非贷融资来实现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的市场化,提高全社会融资效率。
充分发挥出口的支撑作用。保持传统出口优势,同时形成以技术和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带动关联行业出口的新模式,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加强与相关国家与地区的自贸区建设,稳固推进投资协定谈判;全面推进上海自贸区建设,探索改革新路径,推进服务贸易增长,扩大金融、教育、文化等服务业对外开放;加强对走出去的宏观指导与服务,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积极性,提高对外投资效率;加大对国际大通道内外互联互通建设的协调力度,积极推进“两个丝绸之路”战略,推动“两个经济走廊”建设。
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一是下决心从体制上化解产能过剩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化解产能过剩的核心要义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方面是完善市场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综合运用财税、金融等政策手段,通过优胜劣汰,淘汰落后产能;另一方面是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等创新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形成更具竞争力、更具优势的主导产业,从根源上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通过成本压力迫使落后产能退出市场;通过国际产业转移,向海外输送部分过剩产能;大力培育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信息、环保、现代服务业、新能源产业发展,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二是加大环境治理与保护生态工作力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将生态指标纳入政体考核指标体系;落实和完善大气污染治理计划及配套政策,推进重点流域综合整治,重视土壤污染治理工作。三是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注重产业区域间梯次转移;加强跨省区、跨流域、跨行政区协作与共建,打造一批具有区域特点的经济圈与经济带;正视不同区域间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差距,积极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通过财政支付转移,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五是积极稳妥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抓紧修改完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推动出台户籍、土地、资金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各地因地制宜地编制和实施本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不同区域开展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城市化试点;提高东部地区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水平,推进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内主要城市之间的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建设。(闫敏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