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宏观调控政策取向与主要工作

2014年03月07日09:06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宏观调控 政策 减税 消费 投资 出口 经济

当前,在宏观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同时,中国经济也存在诸多矛盾和挑战。2014年,宏观调控既要着力化解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缓解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猛、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等问题,又要保持经济适度增长,防止结构性失业。因此,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总结十八届三中全会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展望两会宏观调控热点,2014年中国经济工作安排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当扩大财政赤字规模,加大结构减税力度。2014年,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仍然不足,经济回升势头并不稳固,需要保持一定规模的财政支出和必要的结构性减税来带动和引导社会需求。同时,民生等薄弱领域和关键环节财政支出刚性较强,深化改革和推进转型升级也需要一定的财力支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体现在稳定财政赤字率、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以及结构性减税上。建议2014年中央财政赤字规模安排9500亿元,比2013年增加1500亿元;中央代地方发行4000亿元国债,和2013年持平。全国财政赤字规模增加到13500亿元,赤字率约2.2%。结合税制改革,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将邮电电信业何铁路运输业等行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棚户区改造、节能环保、铁路、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战略,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2014年,为了有利于市场主体形成合理和稳定的预期,保持经济平稳增长,避免触发潜在财政金融风险,货币政策不宜过紧;同时,为“去产能”、“去杠杆”、“去泡沫”和转型升级创造稳定的政策环境,货币政策也不宜过松。因此,货币政策应继续保持稳健取向,并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考虑到目前货币存量过高以及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和物价之间的经验关系,建议2014年继续坚持13%的M2增长目标。加强流动性调控,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适度增长,稳定市场预期;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加大对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引导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创新创业企业、三农等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市场利率体系尚未完全形成,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仍需改进,应逐步完善利率间接调控的基本框架和基础条件,适时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价格型工具的政策有效性。

第三,积极扩大有效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充分挖掘消费潜力,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积极培育信息消费,养老、医疗、保健消费,环境消费等新业态,扶植社区消费、团购消费等新模式;改善消费环境,推进流通环节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降低消费品流通成本,加大食品、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确保品质安全。

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着力保持投资稳定增长。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取消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切实保障企业和个人投资自主权;发挥政府投资对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调整预算内投资结构,大幅压缩用于一般竞争性企业项目投资,适当减少可利用社会资金的经营性基础设施投资,重点支持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集中力量办大事;深入贯彻落实“新非公36条”,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确定重点投资领域,加快城际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支持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棚户区改造工程建设等;推进投融资渠道市场化,通过发展非银金融和非贷融资来实现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的市场化,提高全社会融资效率。

充分发挥出口的支撑作用。保持传统出口优势,同时形成以技术和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带动关联行业出口的新模式,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加强与相关国家与地区的自贸区建设,稳固推进投资协定谈判;全面推进上海自贸区建设,探索改革新路径,推进服务贸易增长,扩大金融、教育、文化等服务业对外开放;加强对走出去的宏观指导与服务,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积极性,提高对外投资效率;加大对国际大通道内外互联互通建设的协调力度,积极推进“两个丝绸之路”战略,推动“两个经济走廊”建设。

第四,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一是下决心从体制上化解产能过剩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化解产能过剩的核心要义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方面是完善市场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综合运用财税、金融等政策手段,通过优胜劣汰,淘汰落后产能;另一方面是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等创新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形成更具竞争力、更具优势的主导产业,从根源上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通过成本压力迫使落后产能退出市场;通过国际产业转移,向海外输送部分过剩产能;大力培育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信息、环保、现代服务业、新能源产业发展,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二是加大环境治理与保护生态工作力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将生态指标纳入政体考核指标体系;落实和完善大气污染治理计划及配套政策,推进重点流域综合整治,重视土壤污染治理工作。三是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注重产业区域间梯次转移;加强跨省区、跨流域、跨行政区协作与共建,打造一批具有区域特点的经济圈与经济带;正视不同区域间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差距,积极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通过财政支付转移,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五是积极稳妥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抓紧修改完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推动出台户籍、土地、资金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各地因地制宜地编制和实施本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不同区域开展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城市化试点;提高东部地区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水平,推进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内主要城市之间的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建设。

第五,着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一是继续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思路,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重点关注农民工、小型经济组织成员、社会低收入群体社会保障情况。二是重视结构性失业问题,鼓励技术教育培训,同时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做好化解产能过剩过程中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三是深化教育文化、医疗卫生领域改革,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教育、医疗、文化领域,提高重点高校招生比例,推广文化惠民工程。四是加快建立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努力解决好住房问题,探索适合国情、符合发展阶段性特征的住房模式,主要思路是通过加大供给,通过加大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做好棚户区改造,保障低收入群体住房需求,同时重点增加住房建设用地供给,提高土地容积面积,打破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城区与郊区之间的行政壁垒和市场分割状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抑制房价、扩大住房消费。

第六,积极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需要短期应对措施和长期制度建设结合起来,一是加强源头规范,把地方政府性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严格政府举债程序。加大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清理和规范力度。制定统一标准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严格限制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将融资平台的资金、负债以及项目效益等公之于众。二是尽快建立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制度,允许地方政府合理举债,短期内加大财政部代发地方政府债的力度。三是建立有效的偿债机制,地方政府应通过出售、转让或证券化国有资产偿还债务。四是研究中央政府救助地方政府的条件和惩罚措施,包括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等,约束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

第七,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当前经济下行、产能过剩、债务风险上升等问题,在破除体制束缚、解放生产力、激发市场活力、提高企业创造力方面的改革将加速推进,主要体现为改革以GDP增长为考核重点的政府官员政治晋升体制,消除地方政府不当干预企业投资的强烈动机,简政放权,减少政府审批事项;同时加快国有企业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确保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等。区分情况、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行政管理改革等,属于方向明、见效快的改革,地方和部门可以授权操作,2014年有望推进实施;财税改革、金融改革包括房产税等由于涉及面广、需要中央决策,将加快研究提出改革方案,待全面统筹和审定后,适时推进;土地制度改革等由于认识有待加强,将先行试点,探索规律;涉及到修改现有法律的改革如生态保护、土地法修订等,将加强研究,尽快启动。(闫敏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