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锋:孝文化的廉政意义阐发

2013年01月24日16:14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廉政文化 民本观念 节旄 文化动因 阐发 文化元素 孝文化 太守 廉洁奉公 朱熹

中纪委驻文化部纪检组监察局办公室主任、哲学博士 陈 锋

“孝”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法制化、体制化,不仅对于社会心理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成为古代廉政建设一个有利的文化元素。而且对于维护统治、一统天下发挥了积极影响。

孝与“敬”相连,意味着敬业尽责、“中和位育”。苏武被匈奴囚困19年仍然手持汉朝节旄,便是有力例证。孝要求忠挚,因此塑造人的诚信。心存正道,不违正直,光明磊落,是做人的要求,更是为官的基本要求。孝是感恩的表现,强化回报和奉献精神,是促进廉政勤政的一个文化动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便是为了报答“三顾茅庐”之知遇之恩。孝能增强民本观念,能够端正执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明宣宗时的苏州太守况钟为人至孝,更是一位亲民为政的清官,时下民歌颂曰:“况太守,民父母。众怀思,因去后。愿复来,养田叟”;孝与公而忘私联接,朱熹说:“尽己之为忠。”孝的心理品质可以推及报效国家,林则徐就是一位忠公典范。

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转型,批判地继承和辩证地弘扬包括孝廉文化在内的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加强道德修养,完善政治人格,倡导包括知恩图报、诚实守信、忠职敬责、大公无私、廉洁奉公的优良品质,促进和保障社会清正和谐发展,是廉政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陈锋 中国文化部)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