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以生态先行拓发展新路

发布时间:2019-10-15 09:58:55  |  来源:青海日报  |  作者:宋明慧  |  责任编辑:张蔚蓝
关键词:生态文明,青海,生态功能区,光伏产业,生态补偿机制

整合资源平台,科技支撑能力大幅提升

藏野驴悠闲觅食、藏羚羊成群结队迁徙、野牦牛肆意奔跑,透过“青海生态之窗”,从省会西宁实时监测到三江源头野生动物的活动状况,一幅幅动感画面仿佛让我们置身其中。将镜头一帧帧拉近,三江源头、青海湖流域、祁连山下清波荡漾、物草丰美,持续向好的生态环境打开了青海发展的又一扇窗口。

在多年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我省依托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青海湖流域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在全国率先初步建立“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的基础上,建成青海“生态之窗”。

到目前,青海“生态之窗”系统在全省规划的70个观测点位,已建成38个观测点位、在建32个点位、共享集成40个视频实时监测点位、300余个红外触发相机地面监测点位。

同时,我省将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移动执法平台和在全国率先建成的有毒有害气体监测预警系统、环境质量监测站网进行整合,构建了青海省环境污染与环境风险监测监管一体化平台,实现了监测监管的协同联动。

我省的环境监测工作已从最初水质监测起步,发展到目前具备向社会提供环境空气和废气、水和废水、土壤、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噪声、室内空气等十大类218项监测数据能力,打造了先进适用的环境监测业务体系。

一路走来,基于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加快推进科技适用技术研发推广,通过国家、省级科技专项支撑,筛选繁育出了12个三江源生态治理适宜栽培草种,在生态型草种的育种中取得突破;全省生态环境状况遥感调查监测解译数据成果质量控制评价连续四年位居全国前列;“湟水流域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应用及示范研究”项目填补了我国在青藏高原高寒缺氧地区人工湿地技术研究和工程建设领域的空白;依托相关科研院所组建了“青海光伏产业科研中心”,建成全国首座“百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实证基地”,填补国内多项技术空白。

<  1  2  3  4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