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断优化投资环境,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升级
“近年来,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强化项目谋划,不断优化投资环境,青海逐渐成为投资热土。” 青海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工业投资管理处处长何志说。
今年1—5月,青海全省完成一般性工业投资229.5亿元,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206.1亿元,占比90%,同比增长3.6%。“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青海制造业逆势而为,实现良好开局,这主要得益于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有力促进了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何志说,通过青洽会,海内外投资者纷纷走进青海、认识青海、建设青海;技术、资金、管理、人才等生产要素纷纷流向青海。
到去年底,青海省基本构建了5个千亿级产业基地、10个循环产业集群。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和海东工业园形成园区间循环利用、产业互补、错位发展的大循环,企业间上下游对接、废弃物综合利用的中循环,企业内部余热余压回收利用小循环的“三循环支撑体系”,三大工业园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68%。培育形成锂电、光伏光热、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和特色生物资源开发等12条循环产业链,全省循环工业增加值占比60%;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56%。全省工业在近年用电量和运量持续下降的情况下,近三年保持了年均9.6%的中高速增长,增速全国排名持续进位至第十六位。青海省工业增长方式正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
作为我国极其重要的生态屏障,保护好生态,是青海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正因如此,绿色是青海经济发展的“底色”。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省委、省政府更是坚定地践行生态保护优先战略,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全省上下劲吹“绿色之风”。
回首“十二五”,从“傻大黑粗”到“高精新尖”,青海工业趋向轻盈灵动,从粗放向集约转变,从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到“打生态牌”,生态环境日益成为发展新优势,唱响绿色发展主旋律,全省经济结构正不断变轻、转绿。
天蓝了,水清了,地绿了,钱袋子也鼓起来了。站在“十三五”新起点,青海有了更为精准定位,开始绘制一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宏伟发展蓝图: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牧业、生态旅游业和生态文化产业,积极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种养、加工、商贸、光伏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