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2015北京空气十年来最好

发布时间: 2016-01-07 10:27:46  |  来源: 中国环境报  |  作者: 郭婧  |  责任编辑: 王虔
关键词: 美媒 源解析 空气质量

◆本报记者郭婧

2015年入冬以来,北京连续几轮重度空气污染,市民明显感受到空气质量变差,然而,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12月7日报道说,北京2015年的总体空气质量其实是近10年来最好的。

2015年12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式对外公布了2005~2014年间卫星记录的全球空气污染数据分析。分析显示,北京的空气污染状况出现了戏剧性的减轻。负责这一项目的副主任、NASA科学家布莱恩·邓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NO2趋势图的分析表明,中国华北地区NO2含量显著上升,北上广则有所下降。NO2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和燃煤排放,是我国例行监测的6项大气污染物之一,也是PM2.5的前体物。

美媒的报道和NASA的结论让人颇感意外。为解开这一疑惑,本报采访了北京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

受天气条件影响较大

马军解释说,2015年前10个月北京市空气质量整体情况比较好,PM2.5和AQI都有比较明显的下降,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减排见效,二是天气有利。

就天气情况来看,2015年前10个月天气条件相对比较有利,是2013年以来最有利的一次。然而,进入11月后,天气情况发生变化。受逆温、湿度增大以及较弱西南风影响,大气污染物整体扩散条件转为不利,周边的污染气团传输至北京,输入型污染物增加,导致PM2.5浓度同比大幅度上升,环比升幅也达到将近60%。

环境保护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北京市11月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仅为46.7%,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9天,同比增加4天;PM2.5月均浓度达到118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38.8%。公众也感受到,前10个月蓝天比较多,进入11月后,雾霾天明显变多了。

1月4日,北京市环保局发布的2015年北京空气质量状况通报显示:2015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为80.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2%;空气质量达标天数186天,占全年天数的51%,较2014年增加14天,其中一级优的天数增加13天;重污染共46天,占13%,较2014年减少1天。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主任张大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北京自1998年以来长期监测的3项污染物中,二氧化硫浓度下降89%,二氧化氮浓度下降32%,PM10浓度下降46%;PM2.5自2013年监测以来浓度下降10%。

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增加,重污染天数基本不变,总体来看,2015年北京市空气质量其实是变好了,加上近年来主要污染物浓度呈下降趋势,美媒的报道和NASA的结论与实际情况是相符合的。

应建立区域协同机制

北京周边情况与北京相似。2015年前10个月,京津冀和周边地区空气质量都有比较明显的好转,环流有利于污染物扩散,减排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尽管如此,目前的污染物排放量仍然远远超过环境容量,一旦扩散条件不利,就会陷入长时间重污染状况。”马军说,“减排虽然有进展但还是远远不够,应急和长效减排机制还存在很大的问题,面对区域污染还是一城一地各自为战,未能在区域内做出协调。”

“源解析事关治理行动目标和优先顺序的选择。如果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解析,例如把北京解析成机动车、天津解析成扬尘,方向就有可能发生偏离。因为燃煤和工业废气污染远远超过其他污染源,这种把一个城市解析成一种污染源的方法可能导致治理抓不住主要矛盾,这是目前亟待改变的。”马军表示。

《华盛顿邮报》网站的这篇文章称,近年来由于中国一些产业发展放缓,煤炭消耗有下降趋势,但北京周边的几个省份煤炭消耗仍然十分巨大,有些发电厂和工厂仍然违规排放。

马军认为,还是应该放到区域内去判断和解析。北京入冬以来这几次重污染天气明显受到区域传输的影响,从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山东北部开始,形成了传输的作用。因此,不能仅仅在北京采取行动,无论应急还是长效减排,都应该放到整个区域内考量,否则有可能事倍功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