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通州区,因“北京市行政副中心”的定位引发社会关注。曾经历了卫星城、重点新城、城市副中心等发展阶段的通州,这一次的建设又有何不同?
北京市提出,要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来统筹谋划,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市行政副中心,按照交通便捷、生态宜居的要求,把基础设施、水生态廊道和大尺度生态空间摆在优先位置,加快配置教育、医疗、文化、公园绿地等公共服务设施,健全互联互通的交通系统,努力创造出更加优越的就业生活环境,展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新形象,发挥出对疏解功能的示范带动作用。
“生态宜居”,成为市行政副中心建设的一项明确目标要求。这也与北京市《“十三五”规划建议》把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作为主线相吻合。
近年来,通州区在生态建设领域加强领导,全面完善体制机制,多措并举,严格履行政府职责,统筹管理,积极推进协同发展。面向“十三五”的新定位、新要求,一张“生态宜居”的新蓝图又摆在通州面前。
“九河下梢”水还清
通州地处北京东南,地势低洼,多河汇聚。境内大小13条河流,总长245公里,使通州成为北京市多河富水的区县之一。但同时,通州“九河下梢”的地理位置,使其承担着北京城区80%以上的污水及汛期90%的雨洪排放下泄。水环境整治,一直是通州区生态建设的重点。
“十三五”期间,通州区将大力推进全国节水型城市、海绵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和智慧水务先行区建设,着力构建“三网、四带、多水面、多湿地”的水环境格局。具体而言,包括城北水网、两河水网和城南水网建设,形成北运河、潮白河、运潮减河、凉水河等4条水生态自然修复带,打造白庙橡胶坝、榆林庄闸等多个水面,建成延芳淀、宋庄等多处湿地。
2013年以来,通州加大投入,启动24个水生态环境重点建设项目,通过中小河道治理、沟渠清淤,畅通了水系循环,涵养了地下水源。未来,将全面开展河道治理,快速改善地表水环境,确保“十三五”末全区河道全面还清,努力形成“在循环中改善、在改善中循环,动静相宜”的水系景观,为市行政副中心提供良好的水生态环境。
通州区负责人介绍,2016年作为“十三五”的开局之年,通州将加快实施水系治理和水利工程建设,完成第三、四阶段中小河道治理工程,“三网”开工,延芳淀湿地项目规划编制加快推进,碧水污水处理厂完成升级改造,并确保张家湾再生水厂配套管网、污泥无害化处理厂及9座乡镇再生水厂和20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开工建设南部城区外环路污水及再生水管线工程,实现甘棠橡胶坝和13座城区雨水泵站改造工程竣工。
园林城市林更绿
“小区往北是大运河公园,往南是奥体公园,奥体公园紧连着大运河森林公园,出门往东就是建成不久的潞城中心公园。”这种“出门就是公园”的居住环境,令通州区河畔丽景小区的居民陈女士自豪不已。
近年来,通州区大规模开展了平原地区造林工程,累计造林面积达到20万亩,完成了45.6公里温榆河—北运河绿道建设,各类城乡绿化建设项目稳步实施,绿色空间得到了大幅拓展。未来,通州还将更绿更美。
“十三五”期间,通州确定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园林绿化工作目标,勾勒出“城中水绿交融、公园星罗棋布、城外森林环绕、田园绿廊交织”的生态绿色城市图景。
通州区负责人介绍,一项重点工作是大力推进行政办公区生态园林建设,构建沿潮白河、北运河、通燕高速、武兴路的环行政办公区的森林景观带,打造风景林荫路全覆盖体系,提高道路绿地率和绿视率,确保行政办公用地的绿地率不低于45%,将行政办公区建成国际一流的生态办公区。
另一重点是进一步提升城乡园林绿化水平,大尺度构建区域生态隔离空间,围绕一批交通干道及河流水系,大力推进生态景观廊道建设,打造百米宽的环城生态景观带、千米宽的环区生态过渡带。
“十三五”,通州将确保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3%,林木绿化率达到36%,比现在分别提高4.6和3.8个百分点。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5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
大气治理天常蓝
空气质量人人关注。在通州区环保局的大气质量监测中心,大屏幕上,绿底色的通州区地图,被黄色、橙色等不同颜色的斑块覆盖,形成的云图每隔几秒跳动一次,显示着辖区PM2.5的变化趋势。打开大气颗粒物自动监控系统,滚动鼠标,放大地图,450个密密麻麻的大小圆点遍布全区每个角落。
顺应大数据时代要求,打造智慧环保,2014年,通州在全市率先建成“1+18+450”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即在全区布设1个区级空气质量监测全项站、18个乡镇(街道)细微颗粒物监测站、450个颗粒物简易监测点,实现全区各街、乡全覆盖。
“十三五”期间,通州将进一步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强化各类污染源治理,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
首先是坚持能源清洁化战略,构建以电和天然气为主、地热能和太阳能等为辅的清洁能源体系,实现清洁能源使用比例达到100%。其次是在农村地区大力推进减煤换煤,全面完成煤改电、煤改清洁能源工程,实现到2020年全区无燃煤目标。同时,还将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加强城市重点污染源治理,严厉打击露天烧烤、垃圾和秸秆焚烧等行为,确保到2020年区域空气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产业疏解城更美
城市要美,产业要协调。
近几年来,通州区按照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战略要求,梳理区域产业体系,以高于市级标准制定实施《通州区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累计淘汰市级“上账”落后产能企业284家,清退“未上账”各类小企业600多家,涉及化工、印染等多个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的行业,完成了6个镇村工业大院的综合整治。同时落实全市总体要求,按照“以业控人、以房管人、以证管人”工作思路,有效疏解外来人口12.6万人。
通州区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期间,通州将继续推进中低端产业的淘汰退出,加大对无证照经营行为的整治力度,加快有形市场的升级改造,实施八里桥市场搬迁及运乔建材城、西联石材城等改造项目,扩大污染企业清退范围,确保到2017年底,实现通州区全部近1000家落后产能企业退出,完成镇村工业大院整治。
城乡环境建设也将同步改善。主要干路周边环境奖提升,打造“进通州第一印象”;旧村改造步伐将加快,整治改善城中村环境,实现环境治理全覆盖、无死角;现有垃圾处理设施将有序扩容,确保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打击将持续加大。
一个更生态宜居的新通州,将逐步从蓝图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