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10月1日开始的“十一国庆黄金周”长假期间,当外地游客纷纷涌进故宫、圆明园、颐和园等旅游胜地时,很多北京市民选择了农村乡镇。而在全国很多大中城市内,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从萌芽起步到近些年的快速发展,休闲农业(Agritourism / Agro.Tourism)在中国只有20多年的历史。在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游客可以住宿、度假、游乐、观光、采果、品尝、购物、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
10年前的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纲要建议》,在“新农村建设”中,休闲农业作为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在全国各地,特别是距离城市较近的交通方便的县、镇、村开展起来。
农业部公布的数字则证实了休闲农业的能量:截至2014年底,全国休闲农业的年接待人数达到10亿人次,经营收入3000亿元,3000万农民受益。
今年国庆黄金周,仅人 口380万的山东省滨州便共接待了200.4万人次的游客,该市旅游局数据表明,其中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关企业占70%以上接待了大约150万人次。
“中国每年国内旅游人次达36亿人,其中一半的人次在农村,农民直接接待的至少在6亿人次以上。”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一力曾在公开场合表示。而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数据也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实际完成旅游投资3018亿元,同比增长28%,高于第三产业投资增速,而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正成投资热点。
此前的8月11日,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指出鼓励乡村旅游创业,完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坚持乡村旅游个性化、特色化的发展方向,保护民族村落、古村古镇等。《意见》还提出,到2020年,全国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过20亿人次,受益农民5000万人。
近日,农业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明确了发展休闲农业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也要求“力争到2020年”,实现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不断提升;布局优化、类型丰富、功能完善、特色明显的格局基本形成;社会效益明显提高,从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将休闲农业发展与现代农业、美丽乡村、生态文明、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农民创业创新融为一体,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休闲农业是农村一、二、三产业和生态环境、生产过程、生活方式的天然融合体。”海南省农业厅企业发展处处长陈良说,农业是第一产业,农产品加工是第二产业,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由‘农业+旅游’共同孵化的休闲农业,本质上是个‘承一接二连三’的产业。”海南省农业厅厅长江华安则认为,休闲农业是融合农业和旅游业,连接农民和市民、城市与乡村的一种新型消费业态,是发展现代农业与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