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表水环境质量
全州地表水水质趋好,三县(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符合国家集中式饮用水源要求。
■ 主要河流水质
澜沧江、普文河、补远江、流沙河、南阿河、南腊河、南览河、南果河等8条
主要河流的12个监测断面中,水质符合Ⅱ类标准的有9个监测断面,占75%;水质符合Ⅲ类标准的有3个监测断面,占25%,全部符合水功能要求,水质优良。与2013年相比,Ⅱ类水质由2013年的4个增加为9个,Ⅲ类水质由2013年的8个降至为3个。
按《云南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2010~2020)》的规定评价,2014年12个断面全部达到水功能要求,与上年相比,水质趋好。
■ 澜沧江
澜沧江水质为优,州水文站、勐罕码头、关累码头3个监测断面水质为Ⅱ类,均优于水功能要求。与2013年相比,水质稳定。
■ 普文河
普文河水质优,普文水文站监测断面水质为Ⅱ类,优于水功能要求。与2013相比,水质改善。
■ 补远江
补远江水质为优,小勐仑大桥监测断面水质为Ⅱ类,优于水功能要求。与2013相比,水质稳定。
■ 流沙河
流沙河水质良好,勐海水文站断面、民族风情园断面水质均为Ⅲ类,达到水功能要求。与2013年相比,水质稳定。
■ 南阿河
南阿河水质良好,东风三分场大桥监测断面水质为Ⅲ类,达到水功能要求。与2013年相比,水质稳定。
■ 南腊河
南腊河水质优,勐腊水文站、勐捧岔河2个监测断面水质均为Ⅱ类,优于水功能要求。与2013年相比,水质改善。
■ 南览河(打洛江)
南览河水质优,打洛江大桥监测断面水质为Ⅱ类,优于水功能要求。与2013年相比,水质改善。
■ 南果河
南果河水质优,勐阿水文站监测断面水质为Ⅱ类,优于水功能要求。与2013年相比,水质改善。
城市水环境质量
■ 城市饮用水水源
景洪市城区饮用水源(澜沧江)12期监测结果全年平均达到Ⅱ类水质标准,水质为优;勐海县城区饮用水源(那达勐水库)12期监测结果全年平均达到Ⅱ类水质标准,水质为优;勐腊县城区饮用水源(南细河)12期监测结果全年平均达到Ⅱ类标准,水质为优。三县(市)饮用水源水质均符合国家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标准要求。
■ 城市景观水体
全年12个月对景洪城区内的景观水体(孔雀湖、白象湖)进行监测,孔雀湖水质满足景观用水要求,与2013年相比,水质改善。
白象湖水质满足景观用水要求,与2013年相比,水质基本保持稳定。
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全州环境空气质量满足功能区划要求。
■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景洪市环境空气质量
景洪环境空气质量指数为优的天数有151天,占41%,环境空气质量指数为良的天数有183天,占50%,环境空气质量指数为轻微污染的天数有31天,占9%。主要污染因子为小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
与2013年相比,环境空气质量指数为优的天数减少了28天。
勐海县环境空气质量
勐海县城区大气环境质量满足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质量为良好。
勐腊县环境空气质量
勐腊县城区大气环境质量满足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质量为良好。
磨憨经济开发区环境空气质量
磨憨经济开发区大气环境质量满足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质量为良好。
■ 酸雨
景洪市城区全年监测降水样品48个,未出现酸雨样品。
城市声环境质量
2014年景洪市城市环境质量与上年相比,交通声环境质量、区域声环境和功能区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 交通声环境
景洪市城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范围在62.3-71.7dB(A)之间,全市平均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为67.4dB(A),达到4A类功能区标准,交通噪声质量为“好”。
■ 功能区声环境
景洪市中心城区功能区噪声监测结果显示,1、2、4类区等效声级均能满足功能区声环境要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为“好”。
■ 区域声环境
景洪市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范围在32.2-65.2dB(A)之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1.4dB(A),区域声环境质量为“较好”。
生态环境质量
■ 自然保护区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期工程建设项目基本完成,布龙州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投入使用。认真实施“4185”保护区工程,进一步推进州、县、小区三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体系建设,新增易武州级自然保护区50万亩。全州自然保护区面积达383423.7公顷,占全州国土面积20.05%,全州受保护区面积累计达526053公顷,占全州国土面积27.51%。国家公园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抓好各生态旅游景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和景区提升改造工作。大力抓好中老跨境联合保护区域建设,积极开展边境联合保护区域巡护和宣传工作。
■ 生物多样性保护
颁布实施《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西双版纳实施方案》,全面启动极小种群保护工程。2014年在澜沧江干流及罗梭江、南木窝河等支流开展了7次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投放鱼苗共计137.34万尾。启动实施亚行大湄公河次区域核心环境项目二期西双版纳示范项目,积极开展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关键地段生态恢复示范项目,开展了勐混镇贺开村委会古茶树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规划编制、技能培训和古茶山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勐翁村委会曼兴村茶园复合生态系统示范建设、苗圃建设、中老跨边境亚洲象种群调查等活动。与老挝、缅甸开展了跨境动物免疫及动物疫病防控合作项目。在全州开展全国第二次湿地普查工作。
■ 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保护
2014年共完成森林资源管护1700万亩,人工造林1.3万亩,封山育林4万亩,低效林改造24.4万亩。全州共种植珍贵用材林25万亩,比2013年增加13万亩。珍贵树种557.07万株,比2013年增加167.9万株,珍贵用材林基地建设加快推进。
完善州、县、乡、村、站五级天然林资源监测体系。森林病虫害预测及时率、准确率均达90%以上。建设生态补偿机制,将全州所有集体天然林和农地天然林纳入公益林管理并实施生态补偿,建立国家、省、州、县(市)四级公益林。继续实施好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业务,2014年共投入保费1690万元,比2013年增加920万元;已赔付680余万元。2014年全年共受理各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案件1885起,比2013年增加646起,查处1862起,比2013起增加598起。其中立刑事案件259起,破254起;受理行政案件1626起,查处1608起。
完成2014年巩固退耕还林种植业2.2万亩,补植补造210亩,太阳能2490口,微小水电50台,技术培训911人。2014全州完成生态茶园18.22万亩,环境友好型胶园13.4万亩,均超额完成年度各10万亩的任务。
■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地质环境和矿山生态监管,严格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开展绿色矿山创建工作,抓好矿山“复绿行动”,加大对废弃矿山和矿山采空区复绿、植绿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力度,严格控制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水土流失防治
全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47平方公里,完成中小河流治理4条。
■ 气象与灾害
全州三县市的年平均气温略高到偏高,在20.0~23.5℃之间,较常年偏高0.2~1.1℃。全州日照偏多,各地年总日照时数在2121.9~2390.3小时之间。全州各地年总降雨量略少,在848.6~1291.0毫米之间。
全年辖区内共发生地震、风雹、洪涝等自然灾害14次,受灾人口2.06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人口30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5.51万亩(其中:绝收面积1875亩),倒塌房屋1间,损坏房屋1256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451.2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