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有关规定,现发布《2014年安阳市环境状况公报》。
综 述
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环保厅的大力支持下,全市环保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为目标,以总量减排为主线,深入开展以“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环境综合治理,不断强化环保执法监管,努力提升环保服务水平,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比例均达到年度减排目标要求;主要河流地表水水质状况整体上有所好转;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和地下水水质总体状况良好。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评价,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较2013年有较大提高; 全市功能区噪声环境质量整体较好;道路交通噪声环境质量和区域环境声环境质量级别均为较好。电离辐射环境质量保持在天然本底水平,电磁辐射环境质量状况继续保持良好水平。
但是,我市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环境污染仍然较重,重污染天气多发频发,部分河流水质经常超标,农村生活环境亟待改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尽合理,水、大气环境容量不足;环保监管能力相对薄弱,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着困难和挑战。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
减排目标 全市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为: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控制在5.374万吨、0.6万吨、12.728万吨、8.904万吨,与2010年相比分别下降6.87%、10.48%、8.3%、9.14%。四项主要污染物预支增量指标为:化学需氧量0.149万吨,氨氮0.0186万吨,二氧化硫(非电)0.153万吨,氮氧化物(非电)0.035万吨。
减排完成情况 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5.344万吨、0.6万吨、12.555万吨、8.828万吨,分别比2010年下降7.42%、10.81%、9.57%、9.89%,均完成年度减排任务。四项主要污染物预支增量使用量为:化学需氧量0.1332万吨,氨氮0.01345万吨,二氧化硫(非电)0.02635万吨,氮氧化物(非电)0.02743万吨,均控制在许可预支增量范围内。
水环境
地表水 省控地表水责任目标断面平均达标率为80.6%,其中卫河南乐元村集达标率为50%、彰武水库达标率为91.7%、淇河黄花营达标率为100%(仍为全省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地表水水质向好趋势,但是多数河流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污染因子为总磷、氨氮、石油类。在辖区内10条主要河流当年开展监测的30个断面中,水质符合Ⅱ类标准的断面3个,占10%;符合Ⅲ类标准的7个,占23.3%;符合Ⅳ类标准的4个,占13.3%;符合Ⅴ类标准的4个,占13.3%;劣于Ⅴ类标准的12个,占40%。辖区内10条主要河流中,水质由好到劣依次是:淇河、红旗渠、胜利渠、洹河、硝河、汤河、卫河、北万金渠、永通河和洪河。彰武水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52,属轻度富营养。
城市地表水 市控地表水责任目标断面达标率51.6%,部分河流水质有所好转,但河流总体状况不容乐观。流经市区的洹河、万金渠、洪河不同程度受到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氨氮、石油类。
洹河流经市区段3个监测断面。南士旺水质级别为良好,水质类别符合Ⅲ类;小屯、东柴村水质级别为轻度污染,水质类别符合Ⅳ类。
北万金渠南漳涧断面水质类别为劣Ⅴ类,属重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COD、总磷。
洪河六孔桥监测断面水质类别劣Ⅴ类,属重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氨氮、总磷。
地下水 地下水水质总体状况良好,个别地下水井有超标现象,主要超标因子为总大肠菌群和总硬度。
集中式饮用水源 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总体状况良好,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100%。
大气环境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评价(即按环境空气污染指数API统计),2014年安阳市市区环境空气达标231天,达标率63.3 %;全年环境空气质量级别为Ⅱ级的天数为 223天,占总数的61.1%,其次是Ⅲ1级104天、Ⅲ2级20天、Ⅰ级8天、Ⅳ1级4天,Ⅴ级为4天、Ⅳ2级2天。与2013年相比,达标率上升8.2个百分点。各季污染由重到轻依次是: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为PM10。与上年相比,安阳市环境空气污染程度有所减轻。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评价,(按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统计)2014年安阳市市区环境空气达标136天,达标率37.3 %。全年环境空气质量级别为Ⅲ级141天,占总数的38.6%,其次是Ⅱ级的天数为 133天、Ⅴ级为43天、Ⅳ级32天、Ⅵ级13天、Ⅰ级3天。各季污染由重到轻依次是: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为PM2.5 、PM10。
声环境
城市声环境质量 全市功能区噪声环境质量整体较好,居民文教区、居住商业工业混合区、工业集中区、交通干线两侧昼间、夜间平均等效声级均符合国家标准。功能区噪声测点达标率为90.6%。
全市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9.0分贝,声环境质量级别为较好。路段平均等效声级达标率为65.9%,下降30.9个百分点,与上年相比,道路交通噪声环境质量由好转为较好。
全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4.9分贝,声环境质量级别为较好,与上年相比,声环境环境质量级别保持不变。
辐射环境
截至2014年年底,我市共有辐射工作单位197家,持证率100%。其中,放射源单位27家,放射源220枚;Ⅰ类源2枚,Ⅱ类源1枚,Ⅲ类源3枚,Ⅳ类源55枚,Ⅴ类源159枚。射线装置单位170家,射线装置422台;Ⅱ类射线装置91台,Ⅲ类射线装置331台。我市伽玛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在天然辐射本底范围内,电磁辐射水平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公众限值。全市未发生辐射事故。
生态环境
森林资源 安阳市森林覆盖率为21.98%,全市林业用地面积264.4万亩,有林地面积184.22万亩,经济林面积97.58万亩,活立木蓄积量为594.5万立方米。现有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和5处省级森林公园,共占地6205.5公顷。
城市绿化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3141.8公顷,城市公园绿地面积724.8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27%。
自然保护区 安阳市有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为林州万宝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8667公顷,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正逐步加强。
物种 全市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种,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3种。野生动物约207种,其中兽类30种,鸟类约160种,爬行类12种,两栖类5种。
湿地 国家级湿地公园3个,即汤阴汤河国家湿地公园、河南安阳漳河峡谷国家湿地公园、河南林州淇淅河国家湿地公园,占地2458.5公顷。
气候 全年平均气温14.9℃,较历年平均值13.8℃偏高1.1℃。平均降水量584.5毫米,较历年平均值588.8毫米偏少4.3毫米,偏少0.73%。全年日照总数为1619.9小时,较历年平均值2091.4小时偏少471.5小时。
污染物排放状况
废水主要污染物排放状况 2014年,全市废水排放量为17229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4597万吨、居民生活废水排放量12625万吨,其他废水排放量7万吨。全市废水污染物COD排放量53440吨,比2013年度下降2.2%;氨氮排放量6008吨,比2013年度下降2.6%。
废气主要污染物排放状况 2014年,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12555吨,较2013年度下降2.3%;氮氧化物排放量88280吨,较2013年度下降3.4%。
固体废物 2014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035.28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931.99万吨(其中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47.26万吨),处置量150.55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0.02%。
城市垃圾 2014年全年清运生活垃圾46.19万吨、粪便0.4512万吨,医疗废物0.1456万吨。
措施与行动
大气污染防治“蓝天工程”成效明显 2014年,实施了大气污染防治“蓝天工程”。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大气污染防治“蓝天工程”指挥部,下设6个分指挥部和5个专项工作组。制订了详细认真的工作计划,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建立并认真执行周通报、月考核、现场督导、约谈问责、区域限批、扣缴生态补偿金等制度,对履责不到位的严肃问责,有力地促进了“蓝天工程”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一是强力推进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全年钢铁、电力、水泥、电解铝和平板玻璃等产业严重过剩行业未新增产能。淘汰小型冲天炉、水泥磨机等落后设备464台(套)。取缔关闭小石子、小塑料、烘砂、石灰窑等各类“土小”企业264家。重污染企业从主城区搬迁。谋划实施95个工业转型升级项目、9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产业结构逐步改善。二是大力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制定了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组织全市11个重点行业实施了环保设施提标改造,共完成或基本完成治理任务441家。未完成治理任务的112家企业全部断电停产。其中,1家水泥熟料企业和3台火电机组烟气脱硝和除尘器提标改造、5台20蒸吨以上燃煤锅炉脱硫工程、2台钢铁烧结机和10座球团竖炉脱硫工程和7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等省定目标任务全部完成。三是着力控制和减少燃煤污染。共拆除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内10吨以下燃煤锅炉342台。成功入选国家首批新能源示范市,建成光伏发电项目101个,光伏发电装机达到13.39万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4.8万千瓦,生物质天然气产量达到400万立方米/年。市区新增城市集中供热面积498万平方米,新增天然气供气量2000万立方米。降低了全市煤炭在能源消耗总量的比例。四是加大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全市“五化”达标的工地187个,对不达标的工地责令停工整改。共新增购置机械清扫车、洒水车30多台,对市区、各县城95条主次干道及干线公路实施了机械化清扫洒水。取缔露天烧烤342处,改造使用环保型烧烤烤具479台,273家餐饮服务业安装了油烟净化装置。加快推进油气挥发治理,全市5家油库完成4家,244家加油站完成199家,29台油罐车全部完成。加强城市生态建设,营造林地20.8万亩;新增城市绿地43万平方米。安阳县开展了重点区域环境集中整治,安林路、大白线等道路扬尘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水冶镇、铜冶镇两个区域环境面貌明显改观。五是切实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认真开展了机动车标志核发、黄标车限行和淘汰工作。划定了黄标车禁行区,设置了禁行标志。完成黄标车淘汰12600辆。六是夏秋两季秸秆禁烧工作成效明显。进一步加强了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秸秆粉碎还田率达到83.3%,推进了青贮氨化、集中打捆、快速腐熟、发展沼气等多种形式的秸秆综合利用。七是各级财政加大大气污染防治投入。市、县两级财政2014年共完成大气污染防治投资14369万元。其中,市本级财政投入9390.76万元,包括燃煤锅炉拆除改造、黄标车淘汰、油烟治理、扬尘治理、公交车辆油改气、工业污染治理环保专项资金,以及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网监测项目配套资金、颗粒物源解析等大气污染防治基础研究等。八是组织实施了APEC会议期间大气污染应急保障措施。我市启动了严于一级应急预案,共停产整治356家,限产13家;停工停建394家施工工地。关闭取得石料、石灰等“土小”企业173家,严格依法拆除厂房设备、清除原料和产品、断水断电,严防死灰复燃。每天对95条城区干道和干线公路实现清扫机械化、洒水常态化,有效防治道路扬尘。被国家环保部表彰为APEC会议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先进单位。
积极推进“碧水工程”,改善水环境质量 以国家、省“十二五”水污染防治规划,“城市河流清洁行动”“碧水工程”为抓手,以落实“生态补偿”为手段,强力推进我市水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开展了地表水和空气环境生态补偿、河流清洁行动计划和地表水污染综合整治等工作,制订了安阳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应急预案。强力推进国家、省“十二五”水污染防治规划目标,截至2014年年底,共计完成9个,完成率占总项目数的47.4%;调试2个,占总项目数的10.5%;在建7个,占总项目数的36.8%;未动工1个,占总项目数的5%。开展了河流涉水污染源排查整治,打击“十五小”、“新五小”环境违法行为专项整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专项环境执法检查等执法活动和环境行政处罚案件后督察。加大了水环境生态补偿扣缴力度,对年度水环境责任目标以及重点水污染治理项目完不成、地表水生态补偿断面水质超标的,扣缴属地政府和相关市直有关部门生态补偿金共计743万元。
严格环境准入,控制新增高污染项目 以规划环评为载体,发挥环评指导、约束和调控作用,引导产业集聚区规范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从严控制“两高一资”、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通过“以新带老”“上大压小”“总量置换”等措施,促进落后产能淘汰及现有污染源深度治理,有效削减污染物排放量;积极推进省、市重点建设项目进程,不断优化企业服务工作。全年共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843个,项目总投资530亿元。
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 进一步加强污染减排考核体系、监测体系和统计体系三大体系建设,强化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三大减排措施,以污染物总量预算管理为抓手,一手抓“减存量”一手抓“控增量”,联合发改、农业、公安等职能部门建立有效的污染减排运行机制,整体推进,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不断下降。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切实加强基层农村环保力量建设,形成县、乡、村三级农村环保工作机制。深化生态示范建设工作,完成4个省级生态乡镇、15个省级生态村、82个市级生态村创建和4个省级生态乡镇规划编制工作。林州市省级生态市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内黄县、汤阴县《省级生态县创建环境规划(初稿)》编制完成。积极推进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建设。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对81家畜禽养殖企业进行了限期治理。积极开展乡村清洁工程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推进了全市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
加强辐射监管,确保辐射安全 开展了电磁设备(设施)大检查专项行动、放射源使用安全隐患大排查活动,推进了废旧金属回收熔炼企业辐射监测;实行“周问询、月检查、季评估、年考核”工作机制和放射源安全承包责任制,形成了辐射环境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加强辐射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审批16个辐射建设项目,20家辐射工作单位完成辐射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加强辐射安全许可证管理工作,为4家辐射工作单位核发辐射安全许可证,延续许可证1家;安全送贮闲置、废弃放射源13枚,送贮率达到100%;进一步增强了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能力建设。
严格危险废物和固废监管 确定了48家市级以上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监管重点源及3家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确保重点监管源的监督频次,对问题突出企业的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开展了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督察考核工作。乡镇卫生院以上纳入集中处置的医疗卫生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均按要求进行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置。各生活垃圾填埋场实行垃圾入场控制制度,建立进场登记、填埋记录和环保设施运转、维护情况台账、垃圾填埋场环境管理档案等,严禁危险废物和建筑垃圾进入垃圾填埋场。
提高环境科技和监测能力 全面推进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设,制订行之有效的工作计划,合理设置环境监测断面,真实反映我市环境质量和企业排放状况。全年共提供各类监测数据84109个,加强了对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开展重点企业在线监测设备有效性审核,做好国控重点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监督性监测及信息公开工作。有效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开展应急监测。内黄县、汤阴县环境监测站通过了省级组织的环境监测站标准化验收。到2014年,我市辖区内所有县级以上环境监测站已全部通过标准化验收。认真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2013年12月28日起,我市空气环境质量新标准自动监控数据已可以在市环保局网站上随时查询。全年共组织参加各类环境标准培训200余人次。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全年共有11家企业完成了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加大重点企业自动监控力度 2014年,我市国、省控重点监控企业共37家,其中废水12家,废气27家(2家企业水、气均有)。共建设自动监控基站123个,其中废水自动监控基站25个,废气自动监控基站98个。全年我市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整体运行情况良好,联网传输稳定,自动监控数据保持了较高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积极开展环境宣传教育 在《安阳日报》、安阳电视台设立“蓝天工程在行动”“曝光台”等专题栏目,不断加强环境舆论监督。开展公众环境开放日、环保知识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宣传活动,组织“环境大接访”活动,切实解决了一批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扎实开展“环境友好使者”、绿色创建和新《环保法》等环境教育工作。全年共制作环保电视宣传片12部,在各级媒体刊发文章410篇,设置大型固定宣传牌160多块,悬挂宣传条幅1.2万条,印发《蓝天工程工作简报》140多期、《大气污染防治知识》宣传手册5万本。
严格环境执法,及时办理环境信访案件 2014年,市政府发布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5件。全市各级环保部门结合环境综合整治和环保专项行动,强化环境监管,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实施行政处罚120件,办理涉及环保方面的各级人大建议21件、政协提案38件。受理各类环境信访投诉1899件,按期办结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