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随着京津风沙源治理和平原造林工程推进,近5年来,北京市沙化土地面积减少了37.26万亩,全市境内沙化土地基本被绿荫覆盖,历史上的五大风沙危害区彻底得到治理。
北京曾深受沙尘困扰
历史上,北京曾经频繁受到沙尘天气的困扰。“无风一片沙,有风地搬家,每当风沙起,处处毁庄稼。”每年冬春季节肆虐的沙尘暴让市民防不胜防、苦不堪言。“特别是康庄、南口、永定河、潮白河、大沙河两侧,风沙更严重,被称为北京的五大风沙危害区。”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防沙治沙办公室高级工程师胡俊表示。
胡俊介绍称,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北京开始大规模防沙治沙,以绿化造林为主体,相继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平原治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平原造林等十大工程,构筑山区、平原和绿化隔离地区三道绿色屏障,形成从城区到郊区、从平原到山区的绿色防护林体系。
“特别是从2000年启动的京津风源治理工程和2012年以来实施的平原百万亩造林工程,为北京防沙治沙工程及改善全市城乡生态面貌作出了重大贡献。”胡俊说。
3年平原造林百万亩
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打造绿色宜居之都,北京市于2012年启动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平原百万亩造林工程。“北京80%的绿都在山区,离城市越近绿量越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有关负责人说,实施平原地区造林工程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新增百万亩林地,增加平原绿量和生态环境容量,“把森林搬到市民身边。”
3年来,连片的绿沿着“两环、三带、九楔、多廊”的科学布局,在大兴、通州、顺义、房山、昌平等近城郊区延伸,中心城与新城之间、新城与新城之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绿色隔离空间。新造林地与原有林地相接,使全市万亩以上生态林地增加23处,达到31处。
“在平原造林重点项目区,超过六成的落叶乔木胸径在8厘米以上,带树冠种植的苗木超过70%,实现了立地成林、成景。沙地造林树种多达168个,其中耐旱、好管、好活的乡土树种占到85%以上。”胡俊表示。
通过百万亩平原造林,北京市共治理荒滩沙石坑等沙化土地25.4万亩。截至今年初,北京已累计完成平原造林95万亩、植树5000多万株,平原森林覆盖率由2011年的14.8%提至24.5%。据测算,待成林后,百万亩林地可年固定二氧化碳121万吨,年释放氧气88万吨,年均滞留粉尘62万吨。
沙尘天气年均不到3天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同样效果显著。位于延庆县城北8公里处的龙庆峡荒滩曾经水土流失严重,遍地卵石,寸草不生。经过多年的京津风沙源工程建设,如今已成为110万株各类苗木生长的郊野公园,吸引着周边的市民前往休闲娱乐。
数据显示,通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累计实施造林营林690多万亩,其中人工造林约100万亩、退耕还林87万亩、封山育林400多万亩。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平原造林工程等重点工程的实施,使首都城市生态大大改善。目前,分布于永定河、潮白河、大沙河两侧以及康庄、南口等五大风沙危害区内的沙化土地全部得到治理。永定河沿线已形成14万亩的绿色发展带,昌平沙坑煤场、怀柔大沙坑、燕山石化周边等地区也建成了大片的景观生态林。
经过多年造林,截至去年底,北京市林木绿化率达到58.4%,森林覆盖率达到41%。气象部门的统计资料显示,北京的年均沙尘天气已由上世纪50年代的年均31天,降到2010年以来的年均不到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