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红火蚁
学 名:Solenopsis invicta Buren
英 文 名:Red imported fire ant
分类地位:膜翅目Hymenoptera,蚁科Formicidae
形态特征:主要以工蚁形态特征鉴定种类。工蚁体色棕红色至棕褐色,略有光泽,体长2.5-7.0毫米,无明显工蚁、兵蚁之分。复眼黑色,由数十个小眼组成。触角10节,端部两节膨大呈棒状。中小型工蚁唇基两侧各有1齿,内缘中央有1个三角形小齿,齿基部上方着生刚毛1根。
生物学特征:社会性昆虫,生活于土壤中。成熟种群数量可达20-50万头。蚁后每天产1,500-5,000粒卵,经过20-45天发育为中小型工蚁、30-60天发育为中大型工蚁、80天发育为大型兵蚁、蚁后和雄蚁。蚁后寿命约6-7年,工蚁和兵蚁寿命约1-6个月。新建蚁巢经过4-5个月开始成熟并产生有翅生殖蚁,进行婚飞活动。食性杂,工蚁具明显攻击性。
地理分布:原产南美洲多国,现分布于南美洲多国、美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中国(台湾、广东、香港、澳门、广西、福建、湖南)等地区。
入侵历史:2003年10月台湾桃园报道发生红火蚁,2004年9月广东吴川报道发生红火蚁。2005年监测显示,广东深圳、广州、东莞、惠州、河源、珠海、中山、梅州、高州、茂名、阳江、云浮,广西南宁、北流、陆川、岑溪,湖南张家界,福建龙岩等地均有红火蚁发生。
入侵危害:取食作物种子、果实、幼芽、嫩茎与根系,给农作物造成相当程度的伤害;通过竞争、捕食,减少无脊椎动物及脊椎动物数量,破坏生物多样性;人体被红火蚁螯针刺后有灼伤般疼痛感,可出现如灼伤般的水泡、脓包,敏感体质人群出现局部或全身过敏,甚至休克、死亡;对公共设施如电力、通讯系统有一定危害,可给发生地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防治方法:可采用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法防治。快速有效的灭除方法是:使用毒饵为主,并结合使用其他类型化学方法。一般一年2-3次全面防治、重点补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