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河网如何重现活水清流

发布时间: 2015-05-11 15:03:54  |  来源: 人民日报  |  作者: 刘杰 申琳 等  |  责任编辑: 王虔
关键词: 河道 清流 白甸镇 污水预处理 河网 河长

核心阅读

随着城镇化发展,大量农村河道疏于管理,成为垃圾场、臭水沟。如何让农村河网重现活水清流?江苏省海安县从去年起实施“清水工程”,建立“河长制”,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力争在3年内全面改善全县1796条等级河道的水质。

为屋后的小河投放鱼苗、沿河收拾垃圾……家住江苏省海安县海北村的邓中军,清明节以来就一直在忙活。同村的许松珍看老邓忙得乐呵,笑着调侃道:“看这样子,今年不仅能挣钱,大伙儿还能沾光分上几条鱼啦。”

许松珍告诉记者,过去门前这河脏得不成样子,死鸡鸭、农药瓶、破罐子满河飘,如今不仅水清了,还养上了鱼,去年底沿河居民每人还分了几条大鱼过年呢。

“我们实施清水工程,就是要把水环境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事关民生的头等大事,重现有鲜花绿树、见活水清流、可寻童年乡愁的美好生活环境。”海安县委书记陆卫东说。

建立“河长制”,全面管护所有河道

地处里下河地区的江苏海安境内水网密布,曾以“三塘十景”远近闻名,“池畔泉甘鸥自浴,洲边亭圮鹭犹翔”是其美丽写照。但近年来,一些农村河道疏于管理,成为垃圾场、臭水沟。为了建设美好乡村,海安县从2014年2月起,用3年时间实施“清水工程”,全面改善全县1796条等级河道的水质。

吴王刘濞开挖的老通扬河,2000多年来穿海安县城而过。近年来,由于生活污水直排入河,河道内垃圾淤积量大,历次加固遗留的土石方和建筑垃圾也对整个河道造成了影响。根据规划,老通扬河沿岸将铺设排污管道,实现雨污分流,工程今年底完工后,可以有效处理两岸区域的生活污水,河道也不再依靠闸站定期换水来保证水质清洁,而将通过自洁功能和定期维护来达到景观河的效果。

“事得有人管,还得有监督。”陆卫东介绍,海安还建立了“河长”制度,全面管护全县的所有河道。“河长”可以是县官,也可以是村官,每条河道都要有专人负责。“河长”作为第一责任人,负责河道日常管护,现在全县已经有521名“河长”。河道边会设立公示牌,留下“河长”的职务和联系方式,群众一旦发现偷排等问题,可以随时联系“河长”举报。

海安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张勇华如今也当起了“河长”,平常就算工作再忙,他也要抽空到自己管护的河道看看,发现有人丢了垃圾,就自己捡起带走,“河长不是职务,却是一种责任,时间长了,就会时时挂在心上了”。

今年初,海安县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第一批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县。“清水工程”实施一年来,全县大部分河道达到整洁河标准。

建立处理中心,畜禽粪便变废为宝

“问题在河里,根子在岸上。”县长顾国标说。海安是全国闻名的畜禽养殖大县,调查数据显示,虽然全县非规模专业户畜禽养殖量仅占20%,但污染物排放量却占总量的八成以上。农业面源污染、养殖业污染等问题依然是农村生态环境的最大威胁。如何解决河里的污染问题,既保养殖又保环境?答案在岸上。

在曲塘镇胡庄村26组的先进桥下,清澈的河水静静流淌,丝毫闻不到异味。而桥西的两排平房,就是鸡舍。

鸡舍的主人叫谢锡平。老谢养鸡已经十多年了,记者探访时,他正忙着给4000羽鸡配料。谈起十几年来养鸡的变迁,老谢笑着说:“过去产生的鸡粪人人抢着要,做肥料都不够。后来扩大规模,鸡粪却少有人要了,一下变成了污染源。”

老谢坦言,两排鸡舍都在河边,他也曾把鸡粪直接倒入河里,弄得河面上都是粪便和污水。村民们恼了,一个劲儿提意见。后来政府补贴,他花了1400多元,就在鸡舍后面建成了20立方米的蓄粪池。老谢说,现在只要一个电话,就有人上门来运,也不用自己铲粪,既提高了养鸡效率,又保护了环境。

老谢家鸡粪的去向,就在1公里外的曲塘畜禽粪便处理中心。海安县先后投入3800万元,建立了5个处理中心。畜禽粪便在这里可以变为肥料、燃料和饲料,目前,海安县畜禽粪便利用率达到了90%以上。

河里的人为污染治住了,可自然生长的水花生、水葫芦怎么治?它们生长周期短,繁殖特别快,往往前面打捞后面又长出来,清理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海安探索出一条变河道保洁“只有投入、没有直接的经济回报”为“以河养河”的新路——近2000名保洁员由政府出资购买服务,采取市场化运作、行政化考核,他们不仅岸上拿工资,还从水里捞到了“外快”。

在与海北村相邻的新丰村,保洁员贲道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14年270多名村民“入股”合作社,每人一股出了40元,一人年底至少收获20斤鱼。村民们因为养鱼产生了收益,得到了实惠。与此同时,河道保洁与水产养殖同步进行,投放的青鱼、草鱼、鲢鱼吃掉浮游生物当好水下“生物保洁员”,实现了生态保洁。

提高污水处理标准,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海安实施清水工程一年来,清流美景,款款入画。但如何平衡环保与发展的关系?顾国标说,海安目前正集中力量打一场水污染防治战,加强项目环评把关,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纺织产业是海安的传统特色产业,却又是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海安高新区丰产河畔,四五家大型纺织企业集聚于此。近一年来,环保检查人员发现,跟过去不同,现在每次突击检查,丰产河水质都能达标。

“实施雨污分流,流到河里的都是雨水,污水不会进入雨水管网,水质当然没问题。”江苏富邦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蒋高稳笑道,要问污水去哪儿了,看了污水蓄水池就知道。在公司近6000立方米的污水蓄水池,污水要经过多项处理工序,废弃的黑水经过一步步过滤和化学处理,随后通过管道排往附近的污水处理厂。过去纺织企业的污水预处理过程简单,出水标准也低,去年年底前,海安将所有纺织企业出厂污水COD值门槛由500mg/L提高到200mg/L。

“标准高是好事,有利于企业走品牌化、国际化路线。如果国外客商来考察,看到我们环保做得不好,周围河流也是一池污水,谁还会与我们合作?”蒋高稳说,除了环保设备的高标准配置,公司在制造工艺、设备投入上也进行了更新换代,更加注重科技投入和先进设备的引进,致力于高科技改造传统纺织产业。

与蒋高稳一样,这一年,海安不少企业推动转型升级,既治污染,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水是生态之基、城市之魂、民生之要。我们坚信,随着清水工程的深入开展,海安一定能重现‘鱼游天上餐云影,树倒波心濯练光’的水乡生态图画,真正实现水清、岸绿、景美、人和。”陆卫东憧憬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