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河北省环保厅长:京津冀机动车应统一限行
去年年底,北京市民享受到了“APEC蓝”;这两天,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领略了“两会蓝”。不过根据环保部昨天通报,今天京津冀北部地区空气质量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6日至7日,京津冀地区部分城市将出现空气重污染过程。雾霾早已是一个避不开躲不掉的沉重话题。大气治污在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代表委员的关注。在这项艰巨的系统工程面前,我们已经做了什么?应该做什么?还可以做什么?
河北治霾下重手 去年抓了1700人
从空中看雾霾,它会是什么模样?来自江苏的全国人大代表孙国庆见过。
两会前夕,孙国庆与记者在长江边放飞了无人机,她第一次真切地看到了宽广的城市上空和江面上的污染状况。“没有想到雾霾就像一层农膜,环绕着整座城市。”孙国庆说。她决定把无人机拍摄的视频和照片带上全国两会,呼吁更多人关注环境污染治理。“我的孙子才三个月大,我希望他能看到青山绿水。”
河北省环保厅长陈国鹰、湖南省环保厅副厅长潘碧灵都肩负着还给百姓“青山绿水”的艰巨任务。潘碧灵呼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更多用市场手段推动生态文明保护,比如解决最近比较热的油品机制问题,可以探索既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又真正通过市场化手段推进。而陈国鹰则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河北去年治霾力度非常大,“去年我们共抓获环境违法犯罪嫌疑人1700多人,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有力震慑了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陈国鹰说,去年河北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省市县三级600多人的环保警察队伍,效果非常好,作用非常大。过去违法企业的负责人只觉得会被罚款但不会被抓,现在不仅要罚款,还要追究刑责,实现了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我们环保、公安、法院、检察院都出台了如何协调联动的意见,这在全国也是走在前面的。
应统一制定大气排放监管标准
“京津冀一体化生态环境要先行。”陈国鹰说,三地要尽快统一标准、统一监管、统一执法。在京津冀主体规划出台后,还应该专门制定生态环境一体化的实施方案,“这个应该是由国家发改委总牵头,环保部等多个部门共同制定。”
现在京津冀地区有些环保标准不完全一致。陈国鹰指出,河北省钢铁生产是严于国家标准的。“尤其是对特别排放限值的要求,河北省的石家庄、保定、廊坊、唐山都实行国家特别排放标准,但有些地区并非如此。标准不一致对企业是不公平的。”陈国鹰说。
“我们感觉生态环境在协同发展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特别是大气、环境治理,各自为政,独立治理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陈国鹰说。清华大学教授、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郝吉明认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联防联控在体制上还没能彻底实现,地方之间还都在讨价还价,大家应该做好邻居,在资源、信息、权利、义务平等的情况下讨论联合治霾。
此外,陈国鹰认为,京津冀应该统一监管执法,多开展区域性联合执法、交叉执法。“以前跨区域执法只有在重大活动期间才实行,比如APEC保障、奥运会保障期间,将来应该使联合执法、交叉执法成为一种常态。”
京津冀机动车应统一限行
“我去年就呼吁过京津冀限行措施要一致,但在推行过程中有实际问题或者操作难度。”陈国鹰建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应该把这个统一起来。
为什么三地限行不一致?陈国鹰举例说,比如某一天,A城市污染重,启动了应急响应,采取机动车限行措施,但这个时候B城市的污染没那么严重,没达到应急反应的要求。因为大气污染应急预案是法定的,通过后就要严格按照这个执行。所以B城市没达到,就不启动。但是过两天B城市达到了,可能A城市又没达到,这样两个城市启动的应急响应次数不一样,比如A城市这次限行0、6,过两天这两个城市错位了,限行的号就不一致了,因为污染频次不一样、污染严重程度不一样、启动的级别不一样。图示制作/潘璠
建言
私家车:进城停车都得“高收费”
“针对私家车征收天价的进城费和停车费,有效控制私车流量。”全国政协委员、新华联集团董事局主席傅军认为,中国有着巨大的污染物排放量,减排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单一减排手段也绝难奏效,必须在国家层面上采用强有力的综合措施,比如对违法、违规的排污加大惩罚力度;借鉴国外大气污染防治的成功经验,针对空气污染问题的不同方面,制定具体、明确、可操作性的专门法规;实行多污染物的协同控制等,既治标又治本。
政府要严格要求生产厂家改良发动机,运行车辆都要加装催化剂和脱硫装置,并使用含硫量更低的汽油等,以减少氮氧化合物和硫化物的排放。政府还要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公共交通和绿色交通,对电动汽车买主进行奖励,并免交汽车碳排放税,引导人们绿色出行、关注环保。
煤炭:排放标准接近天然气就可用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吴新雄说,煤炭不是不能用,而是要清洁高效利用煤炭。“第一,要清洁高效利用煤炭;第二是要大力发展水电;第三,安全发展核电,也就是三代核电。另外,要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
吴新雄表示,改变粗放型的能源消耗方式,在节能减排的基础上,清洁高效地利用煤炭资源。特别是在中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煤炭发电的废气排放标准要达到天然气发电的排放标准,这样因粗放型能源消耗引发的一些大气污染问题才能有效地得到解决。他表示,中国的新能源发展势头良好,所占比重已达能源供给总量的10%。我们还应积极发展水电,安全发展核电,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
对话环保厅长
京津冀空气质量何时改善?
对话人:河北省环保厅厅长陈国鹰
记者:河北计划在2017年前将钢铁、水泥等产业的产能砍掉五分之一,目前进展如何?
陈国鹰:我们计划到2017年淘汰6000万吨钢铁、6000万吨水泥、净消减4000万吨原煤、3000万重量箱平板玻璃。省委省政府把这个称为“6643”工程,这个在全国的实施力度也是最大的。当然我们的污染形势本身很严峻,环境治理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
记者:去年年底环保部公布的全国十大污染城市中河北的数量还是比较多的,对此您怎么看,如何扭转这一状况?
陈国鹰:数量多说明河北环境形势确实严重,相对污染也比较重,因为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在这儿,所以解决河北省环境问题根本上要解决河北的产业结构问题,为什么提出“6643”工程,就是要大力消减燃煤的使用量,同时做到使用的燃煤是清洁煤炭。中国的现在国情下,一点不用煤不可能做到,包括居民集中供热各方面都需要使用煤炭。那怎么办呢?煤炭必须做到清洁利用。
记者:APEC证明雾霾不是不可以战胜的,这种模式是否可以复制?
陈国鹰:可以的。新华社专门成立了APEC专题调研小组,总结了五条成功经验,里面很多做法都是用实例来说话,很多实例都是河北省采取的措施。
比如APEC期间河北对所有重点污染物都实施网格化监管,而且落实到企业的生产设备上,企业谁来监管,监管什么、管到什么地步都有明确的目标,如果把这个做到常态化是很有效的。当然,这个要动用很多人力物力。现在保证蓝天最应该做的是把新《环保法》所提出的对政府、企业、监管部门的要求落实到位。
记者:河北承接了北京很多产业,如何防止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带来污染?
陈国鹰:北京市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说了,有污染的企业一家也不向河北转移。从河北省政府角度来讲,有污染的企业我们一家也不承接。大气是流动的,转移到河北照样对北京有污染,没准比在原地的污染还要加重,所以根本的还是要通过转移实现企业转型升级。
记者:您对京津冀地区治霾有没有一个预期?
陈国鹰:这个我说不准。西方国家治理雾霾用了30到40年时间,包括伦敦、纽约、东京等,我想我们国家有制度优势和领导体制优势,可以集中财力办大事。就整个京津冀地区,我想5年后会有明显改善,经过大家共同努力,10年应该能够重现蓝天白云。我没说完全达标,365天只要有2天污染,严格说就不算完全达标,全世界没有一个城市能365天完全达标。
环保部门执法难在哪儿?
对话人:湖南省环保厅副厅长潘碧灵
北青报:我们目前环保执法有什么尴尬的地方?
潘碧灵:比如油品管理方面,工商局、质监局、环保局到底怎么管?出了问题,到底该哪个部门负责?相关法律并未明确。此外,执法难还有执法本身能力、队伍素质的问题。也有地方政府的干预问题。
举个简单例子,比如要说污染企业,我们环保部门可以罚款、让企业停业整改,只有政府才能够关闭企业。但是有的政府要考虑就业、发展的问题,不关闭;我们要求整改,但企业的环保设施上不来,整改不到位还能继续生产,政府又不关闭,这就很尴尬。某种意义上,地方发展中,GDP还是有重要的考核指标。尤其县市级。
北青报:环保部门内部如何追责?
潘碧灵:比如现在就有部门规章,以后环评项目也要终身负责制。
北青报:环评是不是环保系统腐败的重灾区?
潘碧灵:环评环节的违规有时不光是私人利益,很多还是地方政府干预的结果。基层环保系统如县环保局一个局长,县里给他的任务,第一跑到上面去把项目批回来,第二就是能不能搞点项目治理资金。这就是为什么要强调,生态环保体制问题既有横向各政府部门之间的博弈,也有纵向垂直管理的博弈。
北青报:如何评价行业利益与环保的关系。比如参与制定油品标准的中石化系统专家坦言,环保部门不懂技术,不应参与到标准的制定。但实际这个标准的高低,有可能影响到空气污染治理。
潘碧灵:不懂?中石化抽两个干部到环保部不就成了,这还不是简单的事?比如美国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案就是企业、政府、百姓互相讨论、互相博弈形成的,各个利益阶层充分参与。
本版文/本报记者 赵婷婷 孙静 蔺丽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