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组“河南新乡鲜牛奶滞销 新乡奶农用牛奶浇地”的图片在网上引起热议,图片配发的文字称:“1月9日,河南新乡一养殖小区,奶农用鲜牛奶浇地,每天有1吨牛奶倒进下水道。”此消息一出,迅速被一些网站转发。
事实是否如网上所说的一样呢?中国青年报记者致电河南省新乡市畜牧局求证此事。该市畜牧局回应称,了解该事件后,1月11日,他们迅速成立了调查组,前往事发地调查具体情况。
新乡市畜牧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网上所传图片的事发地是位于新乡市牧野区的绿莹奶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奶牛小区,这里聚集着26户养牛专业户,有1000多头牛的养殖规模。
经调查,该合作社每天约有6.5吨的产量,收奶企业只能消化5.9吨,确实出现了滞销情况。不过,这里并非像网上盛传的“农户将多余的鲜牛奶用来浇地”,也绝不是“1天倒掉1吨”。
“剩下的牛奶将由奶农按各自的产奶量大小收回去再利用,奶农一般以零售或饲喂犊牛等方式自行处理部分生鲜乳,直接倒鲜牛奶的情况少之又少。”该负责人说,通常只有在遇到气温偏高或卖不掉、时间长牛奶变质时才会倒掉。平时,每天会倒掉约20公斤左右的过期奶(包括病牛产的不合格奶)。
经过与新乡市绿莹奶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经理宋全祥交流和实地查看,新乡市畜牧局了解到,1月9日,在该合作社挤奶期间,有两名河南当地媒体记者来采访。当记者在牛场及挤奶厅进行采访拍照时,部分奶农情绪比较激动,开始在挤奶厅倒奶,让记者拍照,后又到附近麦地倒奶让记者拍照。当天倒奶40公斤左右。
“厂家每天只收5.9吨牛奶,多给他们送一点也得拉回来。我们家每天生产牛奶600斤左右,自从厂家收购量减少以后,一部分牛奶要自己处理。喝又喝不完,我们就以每斤0.5元、0.8元的价格卖给养猪场,让猪娃喝牛奶。”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奶农说。
“倒奶事情是真实的,但数量不大。”一位奶农说。“我们先给小牛喝,喝不完就以每斤几毛钱的价格卖给养猪的,实在没人要再倒。”当地奶农说,除非是过期了,不然怎么舍得直接倒掉,“浇麦子会给烧死吧,反正我之前浇树都不行”。
据一位奶农讲,“网上消息发出后,厂家就把我们的奶全部收购走了”。
“鲜牛奶滞销情况已经持续近一年,在近期恶化,此次事件是进口奶粉带来的冲击。作为主管部门,我们感到相当急迫。”新乡市畜牧局副局长宋贻亮告诉记者,新西兰、澳大利亚都有天然牧场,原料成本低,取消关税放开进口后,必然对国内市场造成冲击。
据农业部发布的数据,自2014年2月开始,生鲜乳价格连续10个月下跌,同比下降6.1%。这是放开进口后带来的直接影响。“进口奶粉每吨1.8万元,而生产1吨奶粉需要9吨鲜牛奶,折算一下,1吨进口的鲜牛奶成本也就不到2000元。而目前国内1吨鲜牛奶的成本要到达3500元,奶企收购完可能接近4000元,基本是前者的两倍。”宋贻亮说,在这种情况下,奶企必然会选择用进口奶做原料。
针对近期以来生鲜乳价格走低、个别小区产品滞销的情况,新乡市畜牧局曾多次约见三元、伊利、蒙牛等乳制品加工企业相关负责人协调生鲜乳销售问题。接下来,该市畜牧局将积极协调生鲜乳产销关系,指导奶牛养殖场户科学安排生产,引导加工企业和奶农风雨同舟,共渡难关。
据了解,除新乡市之外,河南省内不少牛奶产区都出现滞销,奶农们觉得生意越来越难做,焦作、济源等地的一些奶农表示,他们每天剩余的鲜奶最多时能有数百公斤,1斤0.5元也没人买,只能倒掉。
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奶农倒奶事件并不是第一次发生。去年年底至今,青海、山东、广东、河北等地均出现牛奶滞销情况,新鲜牛奶“喂猪浇地”、“倒奶杀牛”等情况时有发生。
针对国内部分地区发生“卖奶难”问题,出现奶农倒奶事件,1月8日,农业部下发了《关于协调处理卖奶难稳定奶业生产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地方农牧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全力以赴协调处理“卖奶难”。
农业部表示,将通过协调乳品企业增加收购、启动奶业生产监测、加大政策扶持和救助力度,全力以赴处理“卖奶难”,保护奶农利益、稳定奶业生产。
目前,农业部已启动全国奶业生产周报制度,及时调度生鲜乳生产销售状况,重点收集乳品企业拒收数量、奶农倒奶数量、非正常淘汰奶牛等情况。下一步,农业部将继续及时监测全国生鲜乳生产销售形势,根据形势变化会同有关部门推动适时出台保护奶农利益、稳定奶业生产的政策和措施。(记者 潘志贤 实习生 樊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