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坚持制度创新 实现绿色转型 ——国合会2014年年会主题论坛发言摘登
编者按
以“绿色发展的管理制度创新”为主题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合会”)2014年年会12月1日~3日在北京召开。此次年会分为两个主题论坛:一是生态文明的制度创新;二是中国绿色转型与展望。与会专家、委员进行了热烈讨论,本版今日特摘登论坛发言精华部分,以飨读者。
论坛一:生态文明的制度创新
保护野生动物打击非法贸易
国合会执行副主席、加拿大国会议员 肯特
保护野生动物是全球面临的复杂挑战。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我想再提几点建议:
首先,取缔非法售卖野生动物市场。要对消费者的价值观、行为进行科学研究,同时,要分清合法的和非法的野生动物产品。
其次,完善法律框架,加强执法,增强法律的震慑力。要评估当前的执法程序。利用新的技术和新的合作伙伴关系帮助我们打击偷猎行为。
第三,保障经济发展,强化地方参与。了解当地社区和物种之间的关系,观察当地是否有非法捕猎及非法贸易。
第四,鼓励中国开展打击野生动植物犯罪国际合作,可以通过国际刑警组织进行合作,也可以在区域论坛上进行沟通和交流。
区域大气污染控制面临挑战
国合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郝吉明
中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不能满足当前需求。
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需要科技创新驱动,现阶段还面临6个方面的挑战。一是需要进行科学的大气污染防治区划;二是需要建立以空气质量改善为目标的大气环境管理模式;三是需要进一步完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四是需要空气质量综合决策系统支持;五是缺乏国家层面上的中长期规划;六是需要建立完善的大气污染防治绩效评估体系。
鉴于此,建议如下:一是完善大气环境管理分区;二是完善以空气质量改善为目标的管理模式和考核制度;三是深化区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四是建立空气质量综合决策支持系统;五是制定国家区域污染控制中长期规划;六是建立科学的评估制度。
制度创新要考虑四个问题
国合会委员、澳大利亚环境与遗产部原副部长 比尔
我要谈的是在机制改革之前,我们究竟应该做些什么?要考虑4个重要问题。
一要在东部地区建立一个统一的机制,以提供一个整体的管理框架。二要在政府、企业和公民社会之间建立互信关系,这样才能把政策落在实处。三要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四要建立审计体系,避免腐败。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够形成一个非常好的创新机制。
例如,澳洲的默里达林河流域存在严重的盐碱化和水量减少,这是灌溉和大量使用化肥造成的。为了解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我们成立了默里达林河流域管理局。但之后引起了当地农民的反对。这就说明在整个过程中公众的参与不够。此后,我们在当地建立了水权交易机制,明确了水权的问题,使水资源的价值得到了保证。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力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 冯俊
今天我要和大家探讨3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培育和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力。一是提高政府决策能力;二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三是提高公众参与能力;四是提升参与全球合作的能力。
其次,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力的政策保障。一是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地方考核评价体系;二是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干部选拔任用体系;三是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四是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
第三,构建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力的干部培训体系。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将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把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国家战略纳入领导者培训体系,通过培训切实提升政府和企业领导者引领社会经济实现绿色、生态发展的能力。
运用市场机制减少污染排放
国合会委员、美国环保协会副总裁 杜丹德
没有边际成本的交易就不可能驱动人们创新,就不可能有动力。因此,要由市场来驱动碳减排。一方面,市场能够创造激励机制,企业可以通过出卖减排量获得一些收入;另一方面,把剩余的减排指标留在以后使用,有利于企业的长期规划投资。
中国在市场参与环保方面做出了有益实践。但中西部地区在这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
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要能够把不同的环境目标同步起来;二要充分思考国家和各地方在这个过程当中应扮演什么样的重要角色。
关于减排,一要制定一个非常好的路线图;二要建立许可制度。现在很多国家都实施了污染排放的许可制度。对于二氧化碳的排放,也可以实行许可制度。此外,还要考虑协同效应,如某个项目目前会带来什么好处,将会带来哪些环境影响等。
从源头控制环境破坏
国合会委员、英国森林再保险公司董事会主席 福格齐
说到机制创新,我想根据我的企业是如何来改变行为的,来给大家谈谈两个改变。
一个转变是污染治理需要从违法处罚向源头控制转变。
毋庸置疑,必须要有规则,如果违背规则就要受到惩罚。但环境污染是难以修复的,我们必须采取先发制人的行动来控制污染,只有这样才能够用成本更低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另一个转变是环境保护要看宏观也要看微观,要自上而下也要自下而上。
巴西的一家大型木材公司,在当地雇用了很多女性,形成了固定的生活圈子。大家自发保护这个木材厂,因为他们的利益与木材厂紧密结合在一起。保护当地森林,不仅需要警察,也需要当地居民的参与,因为他们才是能够保护野生动植物的人。
环境治理要有明确的指标
国合会委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前所长、研究员 周大地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创新,最重要的是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发展规划和实施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讨论或者加强:
第一,环境治理和保护要确定明确的效果,要明确国家和地区指标。过去我们在“十一五”、“十二五”规划里,只是对个别有代表性的污染排放物有总量控制目标,但是对于治理的效果目标不明确。所以就出现了部分有代表性的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但是大气污染更严重了的问题。第二,相关区域控制体系要建立起来,目前各地只是关心本地,对于周边情况不了解。第三,要建立区域内统一的重污染治理常态机制。第四,人们对于制度性的重视和法律法规体系的重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城镇建设应建立空间管控体系
国合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李晓江
中国的野生动植物保护虽然开始很艰难,但是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要多给予奖励和鼓励。激励政府和公众更积极地保护野生动植物。就像福格齐先生讲的,我们应当关注人类两方面:一方面遏制贪婪,另一方面把恐惧变成做好事的热情。这对于区域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都非常有意义。
城镇化方面,我提两点建议。一要在省级层面建立一个空间管控的体系,根据环境、条件、区位等客观条件,通过适当的考核机制和流域、区域的补偿机制,来实现在经济条件比较好、治理能力比较强的地区发展产业、吸引人口的目的;二要尽快将保护区中的居民从产业当中分离出来。
论坛二:中国绿色转型与展望
推进可持续能源国际合作
国合会委员、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
联合国“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行动计划”执行总裁 云盖拉
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计划的目标就是结束能源贫穷。这既能解决贫穷国家的需求,也能解决气候变化的挑战。如果我们能够达到这个目标,就可以实现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
这一计划有3个细化的目标:一是全民获得能源,结束能源的贫穷;二是将能源的效率提高一倍;三是将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提高一倍。
在过去的两年半时间里,我们建立了政企和民间社会合作的框架,帮助这些国家获得能源。同时,我们也与一些企业建立起了合作关系,推进节能环保的技术应用。
中国是我们最大的合作伙伴,在能源领域有很多投资。我认为,中国应该进一步重视能源领域的合作,并加大对非洲能源领域的投资,尤其是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投资。这样可以帮助很多人走出能源贫穷,促进经济发展。
调整能源结构应对气候变化
国合会委员、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 何建坤
中国在APEC会议期间与美国共同发表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声明,提出了两个目标。这两个目标是中国统筹应对气候变化和国内可持续发展所做的战略选择,不仅可以有效抑制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是解决国内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本战略。
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必须将具体的指标落实到行业和地区。工业部门和东南沿海地区要在全国率先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核心是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目标是建立一个高效、安全、清洁、低碳的可持续的能源体系。为此要提前部署,加大风能、太阳能与核能等清洁能源的发展力度。同时要加强经济、能源、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系统治理,从“十三五”开始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以市场手段来促进二氧化碳减排。
构建再生资源绿色供应链体系
国合会委员、斯坦福大学伍兹环境研究所教授 里普
目前,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依然少于美国和欧洲,但是已经超过全球的平均水平,而且还在迅速增长。
中国政府是一个很大的采购方,如果必须按照中国的标准进行采购,中国的标准就会起到一个市场导向的作用,对生产者的行为将产生一定的约束力。
例如,目前很多国际公司在棕榈油贸易方面非常活跃。采购方要求供应方必须做到以下3点:第一要透明,就是原材料是从哪里采购来的。第二要合法,供应方是合法公司,不会从事非法的贸易。第三要取得认证,确保购买的这些产品都是运用可持续生产方式生产出来的。
商会组织可以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可以帮助供应方企业转型发展。
提高法律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国合会委员、北京大学法学院资源能源与环境法研究中心主任 汪劲
我想谈谈法治保障的问题。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明年1月1日开始实施。今后我们如何加强环境法治建设?
中国环境保护制度的改革应当分成不同的层级,不能够简单地在单向的环境保护法中去重复环境保护法的规定。
关于违法行为的处罚,要确定科学的目标,用科学的方法和计算进行论证,然后确定针对大气、水、土壤、噪声等的污染不同处罚方式。
至于环境保护规划、排污许可制度和总量控制的衔接,可以通过国务院颁布条例来解决。还有一部分要通过国务院各部门制定规章来予以完善。
中国现在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法律的质量和如何使法律更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在这方面,国合会特别是各位外国专家会对我们提供帮助。
加强国际合作应对空气污染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亚太地区局局长 札赫迪
空气污染是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绿色转型的一个核心话题。世界卫生组织今年表示,空气污染是世界上最大的环境健康风险。今年年初,联合国会议就呼吁所有国家在空气污染方面采取行动。同时在世界卫生组织明年的大会上,我们也会看到一个关于空气污染方面的决议。
从区域来讲,空气污染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其实,空气污染防治方面已有一些合作机制。很多亚洲国家已经参与了一些合作平台建设,包括清洁空气的合作伙伴等。
我们需要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管理的能力,将大气污染改善和减少二氧化碳目标结合在一起,从而减少全球变暖,改善人体健康状况,改善生态系统,改善农业产出。在投资领域,要引导更多资金投向可再生能源和绿色信贷。另外,执行方面应该更加严格。只有这样,绿色转型才能成功。
绿色转型要有和谐整体理念
国合会委员、瑞典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院理事 里杰兰德
讲到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我们要意识到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道路,绿色转型非常重要。中国早已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现在又提出了生态文明理念,这是一种和谐、整体的世界观。中国在转型方面世界领先。在加快转型的今天,中国要牢记和谐、整体这一理念。
要解决当前绿色发展领域的复杂问题,要加快制定行业标准。同时,要加强公众参与。此外,要加强立法,使立法与绿色转型的速度保持同步。
努力降低煤炭消费比重
国合会委员、国务院参事 张洪涛
2013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34亿吨标准煤,年增长2.4%,生产结构中煤占到了非常大的比例。2013年消费总量是37.5亿吨标准煤,年增长3.7%,消费结构中煤炭依旧占了大部分。
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煤炭消费长期占我国能源消费的三分之二,与全球30%的水平相差非常大;二是能源比重里清洁能源仅占15.6%,远远低于全球30%的平均水平。我认为,雾霾问题归根结底是能源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推动环境保护,首先要减少一次能源的消费量。这非常困难。中国的资源禀赋特征是富煤缺油少气,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时期内不能全面调整到位,一定要加大对非化石能源的开发利用,降低煤炭消费比重。
针对煤炭本身,当务之急要做到发电、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的煤炭利用清洁化。其他近20%的散煤消耗,应加大地方立法,根据不同的情况,因地制宜地予以各个击破。
转型发展需协调好各方利益
国合会委员、德国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 梅森纳
经济转型发展涉及几个重要方面。一要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二要挖掘技术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的潜能。三要划定生态红线,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四要处理好牲畜、农业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如果要实现20%可再生能源的比率,必然会遇到新的问题。这就涉及一些机构的改革,需要设计新的监管框架,需要设立新的机构,也需要认真思考,怎么来平衡中央和地方的权利分配关系。现在已经有10多个国家在朝这个方向前进,了解这些试点的经验非常重要。
中国是全球环境变化的推动力,并且现在已经是提供解决方案的一个重要贡献国。建议在未来的几年,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中国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