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翼协同发展:承德迈向绿富美

发布时间: 2014-12-03 09:58:10  |  来源: 人民网  |  作者: 梁世芳  |  责任编辑: 方青
关键词: 富美 京津风沙源治理 协同发展 生命线 森林覆盖率

原标题:承德迈向绿富美(京津翼协同发展·现场)

承德,一座充满魅力的绿色城市。目前,森林覆盖率达56.7%,建成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成为河北首个“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被誉为“华北绿肺”。2014年被国家确定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地处京津上风上水自然区位的承德,坚持实施绿色崛起,森林覆盖率从新中国成立时的5.8%提高到现在的56.7%,成为“华北最优、全国一流”的生态文明城市,今年1—10月份,接待游客265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6亿元。

绿色使命

14年间,承德强力实施了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林业重点工程,初步构建起坝上防风固沙林区、北部水源涵养林区、中部水保经济林区和南部经济林区等四大林区为主的“生态屏障”,森林覆盖率以每年1.4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

目前,承德市不仅沙化面积减少了35.8%,有林地面积增加到3350万亩,还建成了5个国家级、9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构建起9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0个省级森林公园。

距承德市区约40公里的鹰手营子矿区在2009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后,经过5年的艰苦奋斗,该区绿化废弃矿山2.7平方公里,植树造林800余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5.68%。特别是发展果树2万多亩、12万多株,年创产值650万元,实现了由“资源枯竭”到“绿色崛起”的“靓丽转身”。

绿色产业

近年来,承德立足“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地貌形态,不断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确实起到了为京津阻沙源、涵水源的巨大作用。但到2013年底,按照国家扶贫标准,在全市378万人口中仍有75万贫困人口。

“如何处理好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只要思路对头,找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最佳结合点,完全能够实现发展与生态、富裕与美丽的双赢。”承德市委书记郑雪碧表示。

在承德,最具代表性的绿色产业就是山杏产业。平泉县在水土流失较严重的阳坡地段,营造10万亩山杏林,每年可减少土壤流失30万吨。因此,该县在浅山缓坡上又栽山杏25.2万亩,全县山杏面积达67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8.2%,还带起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山杏产业。2013年,该县山杏产业产值达8.98亿元,带动19个乡镇2万多户、7.5万人就业。

如今在承德除了山杏产业外,还形成了以山楂、板栗、刺槐、中草药等“六大国字品牌”的绿色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绿色保障

面对加快发展的压力,承德的决策者和民众头脑清醒:生态是承德最大的优势,更是承德人的“生命线”,绝不能以破坏生态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建立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强化对绿色发展的刚性约束,打好工业污染、燃煤削减、机动车尾气污染、扬尘污染和油烟排放“五大治理攻坚战”,持续实施“绿色考核体系”。

根据各县区主体功能区规划上的差异情况,进一步完善“绿色GDP”考核制度,实行分类考核评价的“绿色考核体系”。

承德把良好的生态资源与现代健康产业、高端休闲项目融合起来,打造第一战略支撑产业——休闲旅游服务业。2013年,实施了总投资845亿元的43个休闲旅游项目建设,强力推进休闲旅游服务业发展。今年以来,谋划实施3亿元以上绿色服务项目22个、总投资416.5亿元,开工项目12个、总投资215.7亿元。

既要生态美,也要百姓富。回望承德走过的道路——自觉守住生态这一“生命线”,绿水青山一定能带来“金山银山”。承德用鲜活生动的实例诠释了绿色发展轨迹,为社会发展描绘出广阔前景。

《 人民日报 》( 2014年12月03日 13 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