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防治雾霾方面,京津冀地区可以说是“同呼吸、共命运”的整体,往往一个地区的污染会迅速扩散到整个区域。为加快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去年三地公布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决定加强三地在防止大气污染方面的联防联控。经过一年的建设,京津冀大气污染的联防联控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仍面临着多重挑战和问题。
在京津冀推进区域一体化过程中,防治大气污染成为三地率先开始行动的课题之一。在三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公布后,环保业内人士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各方之间的交流开始增多。今年,三地开始着手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区域内各省市的大气治理信息将在同一个平台上交流,包括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信息、工作中的管理经验与科研成果、执法情况、预警预报情况,全部都放到一个平台上。谈及这一平台,北京市环保局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协调处处长李立新说:“它最大的好处是什么?一句话概括的话,就是互相借鉴好的治理经验和好的方法。比如说标准的事儿,比如我们提标了,原来可能要宣传完了,河北知道了,天津知道了,或者是我们某次碰上了,他们会知道北京有这么个好的东西,或者是他们定期到我们这儿来一次交流一下,现在有了这个东西,就可以第一时间知道了,我的东西就给他。”
与此同时,三地还在积极共同对PM2.5展开科研,通过长期跟踪和分析,为用科技手段防治雾霾打下基础。在天津已经建立了一个大气污染防治的新技术交易平台,京津冀地区的许多企业和部门都利用这一平台来在技术上进行交易。天津节能环保技术超市运营管理部部长桑换新说:“今年我们一共搞了20多场推介会,对接了企业1000多家,签约实施的是30多家,有合作意向的是200多家。以天津的为主,京津冀地区河北省也有些地方企业过来找技术。我们这里的接待量,每周都有两次,我们用供应商的方法实现了价格合理、方案合理、还有服务到位的形式。”
然而,三地的联动毕竟刚刚起步,目前看来效果仍旧不够突出。由于三地情况各不相同,在防范大气污染的问题上,一个突出的障碍是标准并不统一。例如在机动车标准上,北京已经于去年率先实施了京V标准,而河北省还在实施国IV标准;在排污费征收的问题上,北京和天津也远远高于河北地区。专家指出,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京津冀三地要真正实现大气污染的联防联控还需要从执行统一标准开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表示:“统一排放标准目前是大势所趋,河北省目前在排污费征收方面还没有进行改革,而北京和天津的排污费标准提高了8—20倍,改变了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状况,而河北省因为经济条件达不到,排污费的征收仍然没有改变,这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污染企业在河北,要解决这个问题,京津冀地区应执行统一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应该是这样的。”
不过,许多专家都曾经指出,由于京津冀地区发展不平衡,使得执行环保标准所付出的代价差距很大,并将由此产生许多衍生问题。对此常纪文表示,要真正实行京津冀地区联手控制大气污染,还需进行一些基础性的“补课”:“雾霾的防治涉及到京津冀还有其它一些地区的经济利益,一谈到区域的经济利益这个问题就比较棘手。我们现在谈京津冀地区一体化有一个逻辑上的缺点,就是没有区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没有把各自的责任界定清楚,首先应该界定京津冀三地大气污染的排放责任,谁的份额大,谁的责任大,要明确这个之后才能进行京津冀一体化,现在这方面的功课是不足的,需要现在补。”
不过,常纪文也指出,减少排污的代价应该由多方共同承担,例如河北省减少工业生产的排污,应该适当地得到部分补偿:“比方说从经济的角度来说,河北省作出了很大的牺牲,北京和天津应该给与他们很大的补偿。这个补偿的形式可以以工程援助,北京市支援河北省的一些工程,比方说修高速公路、学校、养老院,或者在河北北部地区进行一些工业型的资助,也可以按照年的形式给与资金援助,当然,北京也可以把一些好的企业搬到河北去,以这种形式进行支持,我认为都是科学的办法。”(记者韩曙 陈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