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核算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对于正确认识森林的多种功能和效益,实施生态补偿和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一项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和难度很大的科学研究与实践工作。为使评价结果更具权威可信性,与以往传统的森林资源核算相比,该项核算要求把生态学理念与森林资源紧密结合起来,需要利用生态学的研究成果、精确的测算方法和更加完善的基础数据。这方面的研究和以区域为单元的定量核算,成为当代林业和生态学关注的热点。
理论框架先进全面
生态系统服务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2000年启动的“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项目,首次对全球生态系统开展了多尺度、综合性评估,确立了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基本框架。1997年,美国著名生态经济学家Costanza建立了可描述、可测定和可计量的指标体系,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得到了国际生态学界的普遍认可。另外,联合国粮农组织以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国际组织也定期对全球森林资源及生态状况进行监测评价。但是,在国家层面上对森林生态服务进行系统评估的案例并不多。目前为止,也只有日本发布过全国森林生态效益评估结果,美国发布过《国家生态系统状况报告》。
我国学者在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04年,国家林业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开展了“中国森林资源核算及纳入绿色GDP研究”,提出了森林资源核算的理论和方法,初步构建了基于森林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框架。2008年,中国林科院又以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为基础,评估了全国森林生态服务价值。
此次森林生态服务核算充分吸收和借鉴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使理论框架更加完善。在核算指标上,参考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按照2008年发布的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从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净化大气环境、森林防护等7类13项指标对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核算,总体上能够反映森林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直接的和间接的、有形的和无形的效益的基本状况。也把我国在森林生态服务的研究提升至当代世界先进的研究水平。
核算方法日臻完善
我国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繁多,如何科学准确地核算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仍值得深入研究。此次森林生态服务核算在方法上也有不少新的进步。
在森林生态服务物质量的确定上,采用了分布式测算方法,构建了按照省级行政区划、林分类型、林分起源、林龄结构划分的四级测算单元体系,确定了7150个相对均质化的生态服务核算单元。还创新性地引入了森林生态功能修正系数,改进了生物多样性指数,较好地解决了复杂森林生态系统类型条件下森林生态服务物质量的确定问题,提高了核算内容的准确性。
森林生态服务价值量的确定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焦点,也是研究上的一个难点。在此次核算中,采用国际国内常用的替代价格、替代工程、效益转移、损失成本、防护费用等方法,利用国家统计局等部委公布的相关权威数据,使核算结果更加贴近实际,增强了严谨性和可信性。
基础数据详实可信
将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与森林生态定位观测数据相结合,是此次核算的一个突出特点。我国已经连续开展了8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09—2013年开展的第八次清查,采用国际上公认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方法”,实测固定样地41.5万个,同时采用遥感等现代技术手段,调查、测量并记载了反映森林资源数量、质量、结构、分布以及森林生态状况和功能等方面的160余项调查因子,内容丰富,数据详实,为开展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核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体系不断完善,森林生态定位站的数量由原来的24个增加到了100个,长期固定监测样地的数量由原来的500多个增加到了1万多个。这些长期定位观测数据,是确定不同森林类型生态系统服务物质量的重要依据。同时,项目组还通过优化统计方法,加强数据质量控制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
由国家林业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开展森林生态服务核算研究,这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不多见的。在研究过程中,国家林业局和国家统计局组织北京林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的近百位专家,开展了深入细致的核算研究工作,研究结果通过了国家林业局科技委组织的专家论证,得到了很多院士和专家的高度评价,确保了核算方法的严谨性和核算结果的科学性、权威性。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全球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核算仍然处在探索研究之中,核算的理论、技术和方法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核算技术的不断进步,核算的内容、指标也将不断充实和丰富。这就需要客观看待和合理运用核算结果,让这项研究成果更好地为促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服务。
(作者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