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中国林业转型:生态脆弱未改观 工人生存艰辛

发布时间: 2014-08-26 09:23:36  |  来源: 半月谈  |  作者: 何丰伦 吴钟昊 刘姝君 周相吉 梁书斌 吕福明  |  责任编辑: 方青
关键词: 生态赤字 林业体制 林业发展 林业改革 林业产业

原标题:求解中国林业转型:生态脆弱未改观 工人生存艰辛

金融支撑待强化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受制于林权流转市场不完善、贷款周期与林业生长周期不一致,林权抵押物无人监管等问题,林业金融配套改革仍然步履维艰,严重影响集体林权改革成效。

南方集体林权改革后,林业经营主体变小、变多,分散经营的林农无资金投入,造成很多林地无法及时更新造林,或者没有资金用于幼林抚育。

四川省林业厅林改处负责人林赟说,截至目前,四川涉林贷款只占涉农贷款总额1%左右。2013年四川省政策性森林保险综合赔付率仅为14.56%,与畜牧业60%、农业30%的综合赔付率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林农无法充分享受中央的惠农政策。

林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说,要赋予国有林和公益林抵押担保权能,鼓励地方政府建立集体林权交易市场、林权收储中心和担保中心,减免评估手续和费用,加快推进林权抵押贷款。

福建作为全国林改先行区,率先在全国建立林业收储中心。贷款人(林农)以林权抵押形式申请贷款,通过评估机构评估后,由收储中心收储并提供担保,银行据此发放贷款。一旦贷款人违约,收储中心将一边向银行偿还贷款,一边负责处置抵押的林权资产,从而给银行吃了“定心丸”。

另外,由于林业生产周期长,即使速生丰产林周期也要5年~8年,而银行贷款期限基本上为一年。因此,相关部门应联合金融机构制定林业中长期、低息贷款政策,确保林业贷款与林业生产周期相匹配。

针对林业多层次、多品种的特点,福建省永安市林业局副局长黎录松建议,国家应结合生态文明工程建设,研究开发能贴合林农需求、便于操作的富民兴林金融产品,并扩大林业贷款贴息覆盖范围,解决林下经济、非木质利用、竹产业升级等领域的资金难题。

同时,要加快培育评估中介机构市场,制定统一的评估体系和参数标准,增强林权贷款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南方林业产权交易所所长谌晓辉说,我国需尽快解决林业评估机构和人员资质认定问题,明确监管机构,加强对林权抵押贷款评估工作的检查,建立评估机构诚信记录,并建立林权评估市场的准入机制,对低值高估、高值低评的评估机构坚决取消市场资格。

惠林政策待完善

鉴于林业的多样性功能以及发展的滞后,国家的惠林政策仍需继续完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林业工作者和林农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充满期待。

一是支持发展林下经济。当前,林下经济在各地快速发展,已成为一些林区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但林下种植养殖迟迟未能得到国家惠农政策及资金的支持。从事林下经济的林场职工、企业呼吁,尽快让惠林政策的阳光照耀到林下经济。

广西林业厅厅长陈秋华建议,中央财政应设立林下经济发展补助专项资金,对各地发展林下经济进行适当补助,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林下经济优势产品集中开发,对成效突出的县市进行鼓励,并支持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

二是改善林区生活条件。据统计,目前全国还有486个国有林场不通公路,170个不通电,575个不通电话,1575个存在饮水安全和吃水困难,林区基建欠账十分突出。

“很多国有林场的场区条件还不如农村。”焉财荣说,近几年通过实施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林场职工住房条件已经得到较大改善,但一些管护用房还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土坯房,甚至是危房,希望国家继续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和支持。

三是帮助化解历史债务。据国家林业局统计,2012年全国林场在职职工人均收入1.6万元,仅为全国城镇职工收入的34.5%,60%的国有林场不能按时足额发放工资,已累计拖欠职工工资70亿元,拖欠退休金13亿元,还有10.8万和14.7万国有林场在职职工没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分别占在职职工总数的22.5%和30.6%。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历史债务是横在林业改革前面的“拦路虎”,解决这些问题,既需要政策,又需要智慧。

原山:一个国有林场的转型样本

近年来,地处鲁中山区的淄博市原山林场,依托自身资源与区位优势,通过实施股份制改造,激活全场员工参与创新发展的激情,由18年前连续13个月发不出工资、负债4000多万元,发展至目前固定资产10亿元、年收入5亿元的现代企业集团。在经济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原山林场更好地保护和扩大了林场资源,为国有林场改革发展树起一面旗帜。

原山林场1957年建场,但真正实现大发展,是实施林业产业化17年以来的事。“老一辈务林人建起这片生态林,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原山林场党委书记孙建博说,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原山林场靠科学发展,创造了林场事业的春天。

1996年之前,和全国大多数林场一样,原山林场经营困难,不得不靠借贷款上项目、发工资,因此背负了4000多万元的债务,一度陷入发展绝境。尤其是1000多名职工怎么妥善安置,成了原山林场所面临的最棘手问题。按照国有生态林每500亩配置1名管护人员的标准,原山林场只能保留100名编制。剩下的900多人,包括300多名离退休人员怎么安置?

要摆脱困境,深化林场改革,发展林业产业是唯一的出路。

1996年12月新班子上任之后,果断实施了股份制改造,成立多个股份制公司,原山林场也逐渐发展成集生态林业、生态农业、旅游业、旅游地产和文化产业五大板块于一体的企业集团,且没有一分钱的银行贷款,不仅妥善安置了富余人员,还为社会提供了近千个工作岗位。通过资源整合和资本运作,原山林场旗下的翰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已经在齐鲁股权挂牌上市,在全国率先走出了一条国有林场融资上市的路子。

去年以来,在国家和省林业系统及淄博市的大力支持下,原山林场利用市场化手段,以生态资源为本,把多年来整合到林场的破产企业资产打包重组,对外招商合作,投资20亿元启动了六个项目,包括与北京林业大学建设北方种苗花卉研发基地,与中国残联建设金色年华颐养中心等。随着这些项目的实施,原山的改革创新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2013年,淄博市委市政府和博山区委区政府把5个林业景点交给原山管理。7个景点组成一个“大原山”,共同打造国家5A级景区。

随着原山林场品牌影响的扩大,原山林场实施了跨省联合发展,与山西省五台山林管局合作实施10万亩大造林项目,与吉林省蛟河林业实验区管理局合作成立了山东蛟原林业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同时,原山还与吉林省林业厅签订了东北虎园建设、国有林场场长委托培训等项目,在资源优势互补的基础上,积极谋求共同发展。

“改革发展的成果要惠及全场职工。”孙建博说,公司的职工都是股东,股份基本平均,每年按效益进行分红。2013年,有4个公司达到了分红标准,分红收入占职工平均年收入的一半。

去年10月12日,在林场职工代表大会上表决通过的9项议案中,有7项涉及分房、增资、年休假、购车补助等改善职工生活事宜。

退休老党员黄立志在林场工作了30多年,头9年住在林场的庙里,后来搬进“五七干校”的平房,现住在宽敞明亮的楼房里。他和老伴每月退休工资加起来8000元,每月花销2000元足够,除了接济两个孩子买房月供4000多元,再有余钱老两口就一起出去旅游。“没有林场的改革发展,我们享受不到这样的幸福生活。”黄立志说。

在今天的原山林场,无论是离退休职工,还是在职在岗职工,大家打心底里认同一句话:原山人就是“一家人”。只有原山这个“大家”发展好了,每个人的“小家”才能真正幸福。湖南大石林场前来原山挂职副场长的侯德山感慨地说,走在林场的每一个角落,接触每一位原山人,他们身上所表现出的主人翁意识都很强,仿佛所有人都是在全身心投入自家的事业。

按照原山林场2014年制定的发展规划,原山将加快国有林场内部股份制改造,到2016年实现森林资源面积增加50%、职工工资增长40%、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企业增至5家、首家国有林场银行在原山揭牌开业、提前4年实现全面建成道德林场、小康林场的目标。其中,规划建设的金色年华颐养中心,一期工程建有1000个床位,将打造成省内首家星级养老中心,林场所有退下来的职工可自愿住到养老院里。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