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记者从河北承德市环保局获悉,承德市八县三区已经全部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这意味着,对于全年财政收入仅192亿却要承担为京津涵养水源、阻挡风沙的“北大门”,将能获得更多来自中央的财政支持。
此外,记者从承德市环保局获悉,经过三年的推动,河北和天津就滦河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了初步意向,协议进入了最后的修改阶段。新京报记者 李丹丹
■ 现状
京冀相邻农民收入相差2倍
承德市地处北京和天津的北侧,是京津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生态屏障。而承德的滦潮河更是京津水源地。
承德每年平均向京津地区供水18.94亿立方米,占全市水资源的一半,其中向密云水库供水4.97亿立方米,占入库水量59%。
目前,承德市8个县基本都是国家和省扶贫开发重点区域,75.5万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承德市环保局一位负责人坦言,“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矛盾突出”。
2013年,滦平县农民纯收入5611元,为临近的密云农民纯收入的35%。而承德北部的丰宁县,农民的纯收入甚至不足临近怀柔的三分之一。
承德市一位官员对记者介绍,“为首都涵养水源,阻挡风沙,这首先是个政治任务。多年来,从承德政府到普通百姓,在这方面的认识非常高,行动上很自觉。”
这位官员举例介绍,承德部分地区进行了“稻改旱”,即水田改成旱田。“稻子的收益要高于玉米的收益。没有办法,我们要涵养水源。但是,百姓的生活也需要保证。”
承德市环保局的一位官员对记者介绍,“20多年来,承德市为保护滦潮河水系已经累计投入358.9亿,平均每年18亿。”
至今,为保护环境,承德已经禁止上线的项目达2000多个,取缔的污染企业1400家。“每年减少税收50多亿,减少就业岗位30万个。”
承德市发改委副主任刘爱民告诉记者:“我们通过全国人大和民主党派提了一些建议。对于生态补偿,环保部已经列入日程,正在研究。”
■ 前景
滦河流域将建生态补偿机制
承德对于生态补偿的呼声,能否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东风破解该难题?
据悉,承德自2007年启动密云水库上游“稻改旱”工程,涉及丰宁、滦平,稻改旱面积约7.1万亩,补助标准每亩每年550元。截至2013年,农民获得北京市政府“收益损失”补偿资金2.6625亿。
在当地一些官员看来,更加希望建立“长期的生态补偿机制。”承德市发改委副主任刘爱民介绍,水环境的保护是长期艰巨与高投入的工程,需要几十年的治理。
此外,承德市此前一直在积极推动与北京、天津建立跨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该市市长赵风楼曾在全国两会呼吁,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推动京津冀三省市建立“承德滦潮河流域跨界水环境补偿机制”,共同设立补偿资金,专项用于流域上游生态建设。
其实,今年以来关于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也屡有突破,特别是天津引滦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据承德市环保局介绍,2月24日,环保部副部长翟青会同财政部和天津、河北两地相关领导前往承德调研,已形成会议纪要,确定参照国内水环境补偿做法,建立上下游补偿机制。
据承德市环保局一位负责人透露,滦河经过三年的推动,河北和天津形成了初步意向。“目前进入协议的最后修改阶段。其中一些条款需要沟通,目前尚未签署。等到协议签署后,就会报到财政部和环保部,两部委联合上报国务院批准实施。”
在京冀水环境补偿方面,承德于去年底草拟的《京冀流域跨界水环境补偿方案》(建议稿),也已报到财政部。